南海网5月28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 通讯员 彭思燕 )5月27日,琼海市在龙寿洋田洋种植的旱优水稻系列之一的“旱优78”开始首次收割。今年以来,龙寿洋乡村生态旅游区积极探索高质高产新型水稻品种示范种植,打造旱优水稻系列试验田。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黄澄澄的水稻、鼓囊囊的玉米、绿油油的菜园,富足的仓禀映衬着万千农户的笑脸;清澈的河流、整洁的院落、多彩的壁画,青山绿水呈现出人居环境的改善;游客如织、风景如画、笑声如铃,“沉睡”资产变“资源”……人间最美是金秋,五谷飘香乐丰收。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子仪第一包重41.7斤,第二包重46.75斤……8月27日上午,在琼海市嘉积镇龙寿洋一片农田里,农户黎学冕将刚收割的稻谷放在秤上,称完后,得出了一个让她惊喜的数字——湿谷亩产1149.9斤!随着数字的公布,现场传来一阵欢呼声。
微风拂过,一串串沉甸甸的金黄稻穗映入眼帘,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种植示范田里的节水抗旱稻,即将迎来丰收。工作人员走进田中,弯腰用镰刀割下一把把稻穗,并向与会人员分享喜悦。相较于广东省内常见的水田,旱田丰收令不少与会人员惊叹。
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百千万工程”,惠城区农科所以推广新农机、创新水稻种植方式为抓手,分别在马安镇、汝湖镇探索试验“无人机飞播种植水稻”“机械化旱直播节水抗旱稻”两种生产模式,日前,经过现场测产,均取得良好效益。
来源:天眼新闻 又到一年插秧季,今年,独山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组织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学习新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在上司镇盖寨村水稻钵苗集中育秧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已经可以进行大田移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3日讯 (全媒体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夏立平)今天,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种业发展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在邵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节水抗旱稻科研专家、育种企业、生产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以“推广节水抗旱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就如何促进节水抗旱稻
来源:天眼新闻 4月11日,春光明媚,微风轻拂,西秀区杨武乡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节水抗旱稻栽培技术培训会。此次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种植户踊跃参与,他们带着对新技术的好奇与期待,齐聚一堂,共同学习节水抗旱稻的种植技术。
“没想到惠州也可以旱作水稻,而且比常规种植方式还省工省力!”7月25日,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见证下,一台拖拉机拉着一部多功能精量气播机对眼前的20多亩农田,进行了旱作水稻播种作业。
“我们交麻终于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咯!”“是啊,金灿灿的水稻看到就开心。”连日来,在长顺县鼓扬镇交麻村30亩节水抗旱型水稻示范点,放眼望去,遍野铺金,农户一边手脚麻利地收割水稻,一边感慨。交麻村节水抗旱型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采用“水直播”技术春播的播种机。廖国英正在开展春播的技术指导工作。丙村镇黄梅村过百亩的苗田,秧苗长势喜人。旱优系列旱稻种出的谷子细长,碾出的米普遍比丝苗米更有嚼劲。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杨斐君嘉应学院指导团队与种植户交流种植技术。春风徐来,陌上花开。
8月3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澳农基地500亩的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引来全省10多个地市的农业局都派代表前来参观调研。这片稻田有什么独特之处?原来,这里是复垦旱地,种植了由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利军研发的节水抗旱稻,不用浇水减少施肥,也能实现稳产。
【来源:黔西南州科技局_科技特派员在行动】为全面推进2025年春耕生产工作,牢守粮食安全底线,促进农民增收,2025年2月20日,安龙县科技特派团深入德卧镇毛杉树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户送上春耕“及时雨”。
南海网9月28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9月27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分管种植负责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在琼海市召开全省水稻灾后恢复生产暨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旨在尽快恢复台风“摩羯”灾后水稻生产,交流灾后单产提升技术,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及集成技术,推进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0日讯(通讯员 唐莉亚 曾红丽)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持续推进种业创新,实现可持续绿色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