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有这样一句老俗话“精十分,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十分精明能干的话,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时时处处都把自己的精明圆滑表现得那么直接,适当的收敛一点,把这种精明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一部分。
原标题:做事当有精品意识●把小事做精细,把大事做精彩,把简单的事做到位,把难做的事做成功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位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走,问他能不能最后再建造一栋房子,老木匠答应了。可是,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工作上了,干活马马虎虎、偷工减料,随随便便就把房子盖好了。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为人处世皆有妙方。先贤的人生经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非常值得借鉴。总结起来,古人的人生智慧,都凝结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是人就会有惰性。谁都有累了、乏了的时候,免不得想要停下来偷会儿懒、歇一歇。但做事最怕的就是一个“拖”字。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一句无心话,得罪有心人。说话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智慧。同样一句话,换一个人说,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会说话的人,懂得选择性说话,不会心直口快。《鬼谷子》里写道:“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老祖宗的智慧,延续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养生与治国一理战国时期,出现了将养生与治国联系起来的说法,并强调治国始于治身。这种观点在齐国特为流行,成为黄老学说的思想渊源之一。与其他学说的主张不同,黄老之道强调统治者首先要学会协调自己的身体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才可能掌握统御天下的力量。
在《文心雕龙》中多存在以美玉论说文章的现象。如《原道》中他列举了儒家的一些经典如《易》《繇辞》《诗经》等简述了文质互胜的历史流变后,指出“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点击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订阅哦!“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句话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论述的是阳气的“状态”及与之对应的“用”。状态有两种,一者为“精”,一者为“柔”,与之对应的分别为“养神”与“养筋”。那么,何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