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确保乡村最弱势群体的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设备设施整体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教育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这是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但也有的农村学校,在乡村振兴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出生率锐减的人口变动背景下,大量乡村学校规模不断减小,演变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是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突破口,其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乡村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质量。
乡村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乡村教育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尽管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但乡村学校并不能一味照搬城市,而应该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因为农村所处的现实环境与城市并不相同,对城市经验生搬硬套,只会使乡村教育因定位模糊而逐渐失去方向。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容,乡村小学生源锐减,一大批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运而生。近十年,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乡村学校学生总数由2056人减少到743人,乡村学校、教学点由28个减少到9个。许多学校学生人数少,办学条件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发展后劲不足。
来源:【中国教育报】学校管理无小事,时时处处皆管理。再好的管理理念,再高深的治学口号,只有落实到学校管理的细节中,融入学校管理的血脉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关注细节、解剖细节、超越细节,既是校长的责任,也是校长的使命。
2024-05-20 09:45来源:人民日报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浙江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学生们在学习舞龙。 茗西学校供图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卫子初级中学校园俯瞰。 广元市昭化区委宣传部供图核心阅读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获悉,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发布《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滞后问题,规范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保障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中国网北京2月11日讯近年来,伴随城镇化加速推进,出生人口下降,学龄人口规模和分布发生变化,义务教育发展面临新挑战。日前,湖南省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永州市委会主委陈丽萍提出,人口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变量,要积极应对人口变化趋势,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