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书商”,还是相信榜单?对于一家基层公共图书馆,100万元购书费应该用于买什么书?这是一个“学问”。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一年。作为文旅局副局长,她负责文化科、文化馆、旅游科和主导建立碑林区图书馆。
■ 王尧许多年前,一位叫“杨素秋”的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我和我的同行都惊讶于这位22岁的女生即将硕士毕业。她笔试成绩优秀,面试表现也突出,她的从容和聪颖给导师组留下深刻印象。杨素秋博士毕业后回到西安,在一所大学任教。像大多数导师一样,我也希望她在学术上能够做出些成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曾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挂职一年的,陕西科技大学文学老师杨素秋被称为“公共选书人”。3月16日带着她的新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来到南京,这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纪实作品记录了杨素秋从零开始建设碑林区图书馆的故事。建一座区图书馆的经历有何难忘?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她的书里没写,读者却找到了答案。2024年1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陕西科技大学文学老师杨素秋的纪实作品《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迅速走红,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豆瓣评分高达9.1。
2020年,身为大学老师的杨素秋来到西安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在一年的任期里,建设碑林区图书馆占据了她工作的很大一部分。这座临时图书馆位于市中心一座商场地下,占地三千平方米,除了杨素秋以外,起初整个图书馆只有一位馆长,此外别无人手。
杨素秋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版),讲述作者从陕西科技大学到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从杨老师转身挂职副局长的故事,这里有大学教师角色与官员角色切换的鲜活案例,更有我关注的读书人如何选好书的历程。
张立童 徐嘉伟杨素秋在碑林区图书馆。 宋 璐摄图书馆内的书画展览区。 宋 璐摄“在虚拟化社交渐成趋势的今天,我们确实还是需要图书馆这样一个物理空间,加强社群联系,把阅读往前、往实再推进一点。”这是杨素秋前不久在知乎第十届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上的发言。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一生从事图书馆工作,曾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他留下的这句名言,在激励更多人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赋予“图书馆”这一人文意象诸多浪漫想象。但是,如果“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搭建一个“天堂”呢?
2024年4月10日晚,济南市图书馆,2024夜校春季班,木艺基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李德虎/摄结束了一周繁忙的工作,90后女孩秦越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里开启她的周末时光。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对于上班族而言,时间在公共图书馆里似乎流淌得慢了下来。
许多年前,一位叫“杨素秋”的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我和我的同行都惊讶于这位二十二岁的女生即将硕士毕业。杨素秋博士毕业后回到西安,在一所大学任教。之后她又去西安碑林区文化旅游局挂职,碑林区要建一个图书馆,归她负责。此后的六个月,图书馆建成了,她也成了新闻人物。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 杨素秋,版本: 译文纪实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1月推荐理由:这是一个关于筹建图书馆的故事,一次理想主义者与现实的碰撞。作者杨素秋本是一位教文学的大学老师,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期间,她用半年时间建了一座图书馆。
如题,高一孩子快期末考试了,回来说老师让买红楼梦,我网上查了查,有白话文的,有半文言文原著的。原著半白话文,我是看不进去,白话文当小说还可以。请问各位老师,买哪个版本的好。我都读白话文人物关系好理清点,半文言文的读懂都费劲,别说记住人物理清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