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尚青龙近年来,随着网购网贷越来越便捷,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大学生深陷校园贷等信息时常成为热议话题,未成年人甚至成年人消费观念出现问题的背后,儿童财商教育也逐渐引起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这不禁让家长们思考从小培养孩子财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近日,热搜榜上一则题为《四川自贡11岁女孩寒假摆摊卖玩具半月赚10000多元》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女孩的父亲李先生介绍,孩子每天早上写完作业开始摆摊,一天少10多个小时,晚上11点多才收摊。赚的钱孩子说要给爸爸妈妈买点礼物,剩余钱存起来大学用。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奥地利维也纳,一名咖啡店工作人员扫描一位顾客的支付宝支付二维码。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钱不是在手机里吗?扫一扫就有。”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很多孩子从小极少接触现金,对钱没有概念,也不把花钱当回事儿。
文/胡欣红(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高考、出成绩、报志愿,历时一个多月,高考生终于迎来了放松时刻,开启了升学前的假期。
又到了小朋友收红包的时候,压岁钱该如何合理规划?1月20日,“小小金融家”嘉定区高层次人才家庭亲子财商课堂暨2025高层次人才新春关怀专项行动活动在上海·嘉定人才港举行。15组家庭的小朋友化身“小小金融家”,学习培养财商意识。“大家能准确地记得每一笔零花钱去哪儿了吗?
【来源:南充晚报】11 月3 日上午,社区研学活动在四川银行南充顺庆支行举行课程目标基础认知:建立对钱币的基本概念,理解收入、支出、储蓄与投资的意义。思维培养:培养独立思考与决策能力,学会评估风险与收益,做出合理的财务选择。
天歌 “钱不是在手机里吗?一扫就有。”这是如今不少孩子对钱的概念。因为他们很少见到现金,有需要就向父母要,所以也不把花钱当回事儿。有专家呼吁,家长不妨在暑假期间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理性花钱。 在“移动支付时代”之前,我们基本上都用现金交易。
来源:【新甘肃】□ 苑广阔“钱不是在手机里吗?一扫就有。”现在很多孩子对钱没有概念,很少见到现金,也不把花钱当回事儿。事实上,财商教育是门“必修课”。趁着暑假,家长不妨多带孩子认认钱,让孩子懂得如何理性花钱。
“孩子们,你们有钱吗?”“我有好多压岁钱。”“奶奶经常给我钱。”“帮妈妈做一次家务给五块十块。”“那你怎么用这些钱呢?”“买卡片。”“买零食。”“去游乐场玩。”……听着孩子们与主持人的互动问答,旁听的家长一脸无奈,平时都不愿意苦孩子,没告诉他们要合理用钱,以后这可怎么办?
近期,媒体报道的“准大一账单”,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网友晒出的消费明细,包含置办电子产品、考驾照、旅游、购物等各项支出,累计起来是笔不菲的开销。尽管现实中“准大学生”家庭条件各异、实际花费不同,但还是激起一些为此“犯难”的家长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