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央视最近曝光啦!“一口价”黄金饰品这里面的套路可深了,实际克重远远低于宣传的,把消费者们给愁坏啦!这种销售模式合不合规矩,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呢。请看视频据报道说,好多消费者买“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时候,经常被那些好看的款式还有方便的“一口价”方式给吸引住。
随着国际金价飙升,国内足金饰品市场活跃,不少消费者开始“淘金”。其中,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一口价”金饰备受追捧。然而,有的消费者反映,在计划购买克重黄金时,常被诱导购买“一口价”黄金饰品,并引发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珠宝玉石等商品消费日益升温,与之相关消费投诉举报也有所增加。2023年,重庆12315热线和平台共登记处理涉及“珠宝玉石”的投诉举报2795件,同比增长54.9%。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质量、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方面。
店员正在查看饰品克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摄黄金价格一路狂飙,早已让“一口价”黄金饰品突破千元大关,也暗自成了“糊涂账”。“他第一次买黄金首饰,以为都是按克重计价,直接被带到‘一口价’柜台,回家才发现只有1.04克,等于每克1640元。
今年以来,随着金价飙升,国内足金饰品市场活跃,不少消费者开始“淘金”。其中,造型独特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然而,有的消费者反映,在计划购买克重黄金时,常被诱导购买“一口价”黄金饰品,并引发一系列问题。究竟什么是“一口价”黄金饰品?
极目新闻 屈旌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在销售一口价金饰时选择隐藏克重信息,甚至称没有克重信息,只能称重。知名黄金品牌非足金配件按足金售卖,1克多的足金耳饰中,光非足金耳堵就超过0.7克,非足金配件重量过半,同样按足金收费,不少市民称遇到“黄金刺客”。
中新网1月31日电 1月31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提到,黄金珠宝首饰投诉量大幅增加。一是产品质量、纯度、成分与标称不符。部分商家售卖“金豆”等珠宝产品中掺加黄铜,实际“含金量”远低于宣传标准。二是“一口价”黄金计价模式不透明。
1月31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分析显示,投诉热点涉及黄金珠宝首饰投诉量大幅增加。分析指出,随着黄金珠宝首饰使用场景的日益多元化和销售渠道的更加多样化,相关投诉也大幅增加。一是产品质量、纯度、成分与标称不符。
近日,“一口价”黄金饰品销售套路满满的消息冲上热搜,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不少避坑指南。记者调查发现,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国内黄金饰品热销。其中,造型独特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因做工精致、工艺复杂,更是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一口价”黄金,听上去简洁明了,实则暗藏玄机。购买时导购往往对克重含糊其词,产品价签上的克重则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甚至直接不标注。在消费者购入后发现实际克重不达预期,商家面对售后问题的态度则是,“无质量问题不退”,换款也只能在其他按件计价的产品里更换。
一只“离奇”的手镯让老字号金店老凤祥(600612.SH)陷入舆论漩涡。近日,河南卫辉的赵先生在当地老凤祥门店购买了一只中空金手镯,发现存在异响后回到店内,让工作人员当面剪开,竟在手镯内发现两根约6厘米长的金丝。
近期,央视曝光了“一口价”黄金饰品套路多,买时容易退时难,简单明了的“一口价”其实不简单。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金饰多数只标注价格,而含金量、工艺、重量等信息,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按最终售卖价格计算,是远远高于当日市场金价的。对于这个套路,不少网友表示:从来不买一口价黄金。
中新经纬3月14日电 近日,微信号“深圳市场监管”提醒,选购黄金珠宝要警惕三种套路。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称,今年以来,国际金价波动频繁,国内黄金价格节节攀升,“淘金热”“攒金豆”成为新风潮的同时,也出现了个别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一口价金饰只见价格不见克重,称重足金饰品其实并非足金。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后,西安市雁塔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8月14日,对辖区商场进行检查,要求加强整改。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MOMOPARK商场,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周大福涉嫌存在虚假标注行为,潮宏基等存在价格公示不规范等行为。
在日常穿搭中,一件好看的饰品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大家在挑选黄金珠宝的时候除了重点关注款式和价格外,其实了解其材质和一些基础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黄金等各种珠宝,因为其价值相对较高,买的时候更是要把钱花在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