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有记者问,在一些气温回升较为温暖的地区,有部分人群在公众场合出现了不戴口罩的情况,实施“乙类乙管”之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对公众场所的防控还有哪些要求?
对于超过3岁的儿童,近视度数达到100度或以上,建议戴眼镜;近视低于100度时,如果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外隐斜视、裸眼视力不佳需要眯眼或凑近看时也需要配镜。近视合并散光时,也可以通过一副眼镜进行矫正。戴眼镜会引起近视度数加深?会导致眼睛变形?
她强调,尤其在以下情形应该佩戴口罩:1.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
“我身边已经没有新冠感染的人了,大家对于‘阳’没‘阳’的讨论越来越少,不戴口罩的人也变多了。”“走在大街上,明显感觉到不戴口罩的人比以往多了。”“疫情没结束,新冠病毒没消失,还是戴着口罩心理比较踏实一些。”2月20日,记者采访发现,人们对是否佩戴口罩认识不一。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
此前从未公开戴口罩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反常态,在7月9日福克斯新闻台的采访节目里作出承诺,表示将在两天后访问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沃尔特·里德医院时佩戴口罩。在采访中,特朗普表示,如果戴口罩能让他感到舒服,那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