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类药材因其卓越的补气功效而被广泛推崇,其中人参更是被誉为“百草之王”。《本草纲目拾遗》中更是盛赞人参为补气第一。然而,“参家族”成员众多,人参、西洋参、党参等,它们各自的功效有何不同?又分别适合哪些人群服用呢?
夏季是肿瘤患者复发的高峰期,如何补充营养成为了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高温季节中,许多患者食欲不振,面对这种情况,肿瘤患者往往会选择补充传统的滋补品“参”。然而,面对品种繁多的“参”,该如何区别选择呢?首先,肿瘤患者在选择补品时必须牢记,进补不是万能的,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古有五参五色配五脏,《本草纲目》所载:“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加之产自海外的西洋参,组成了“参参大家庭”,但参与参之间的性味、归经却有所差异,具体功效与主治各有不同,需互相鉴别,不可混淆。
西洋参、人参、太子参、党参、南沙参有何不同?1、 西洋参:西洋参甘微苦而凉,入肺经,善于益肺气,补肺阴,清虚火,补而兼清,为清补之品,故善治肺虚久咳,耗伤气阴,阴虚火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及燥热伤肺,咽干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