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站的青少年模式火了,然而却是褒贬不一,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限制时长、限制内容、限制操作。试图通过三个“限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可以说B站的初衷是好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青少年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如何破解这个模式。
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目前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普遍存在的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池不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近日,上海市网信办率先在全国探索研究推出《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并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阅文集团等18家网络平台推广试行。
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目前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普遍存在的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池不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近日,上海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并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阅文集团、Soul、么么直播等18家网络平台推广试行。
哔哩哔哩,作为中国Z世代高度聚集的综合性视频平台,汇聚了2.72亿月活用户。每月,在B站有超过325万创作者,上传、分享1100万则视频作品,内容涵盖超过200万个文化标签,7000个核心圈层,囊括了Z世代青年各个兴趣圈层的视频类别和内容,并通过弹幕、加评的模式鼓励用户产生更深入的社交互动。
暑期,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发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9年就已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却很少有家长使用。为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和人身安全而建的“青少年模式”,为何不受青睐呢?
担心孩子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点到低俗不雅内容?有家长想到了求助青少年模式。目前,主流网络平台都已上线青少年模式,但家长们普遍反映效果不甚理想。记者试用了多款App的青少年模式,发现存在内容少、内容糙、把关松等问题。“不好用”的青少年模式,提不起孩子的兴趣。
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确实需要法律的加持,也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落实这部法律的具体政策,在继续保持监管压力的基础上,对违规企业或平台加大法律与经济层面的惩罚力度,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互联网公司,则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奖励。
□ 法治日报记者 韩丹东□ 法治日报实习生 刘 洁“一些浏览器有大量暴力色情信息还不能设置青少年模式”“明明开了青少年模式,孩子还是能进行游戏充值”“App里有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但开了未成年人模式,一些有用的内容也看不了了”……时值暑期,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使用各类手机App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