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5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纪念德国著名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举办了一系列古典音乐会,主推贝多芬音乐生涯的重要作品——《第九交响曲》。200年前的1824年5月7日,这部传世名曲正是在维也纳首次公演。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 1 no 1 钢琴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调。作品 131 弦乐四重奏 No. 14 C升 小调。
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90后”钢琴家张昊辰写作《演奏之外》这本书时,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他。作为一个钢琴家,他总是在创造声音,而文字,却是一种沉默的媒介。这种困境,让他想起贝多芬。贝多芬晚年完全丧失了听力,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写就的?
1809年7月初,维也纳从法国军队的第二次占领下解放以后,贝多芬住在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有一次,公爵要求贝多芬为住在他家里的法国军官演奏音乐,贝多芬严词拒绝,并愤然离去,事后并写信给公爵说:“公爵之所以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贝多芬之所以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自1824年5月7日首演以来,已经快要持续奏响200年了。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新书《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与1824年的世界》里,《第九交响曲》更是一个时代的声音:1824年5月7日晚,维也纳康特纳托尔剧院奏响《第九交响曲》;
1824年是人类近代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为希腊独立战争献身,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则将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中的一幕画成了名作《希俄岛大屠杀》,俄国诗人普希金创作出了现实主义悲剧名作《鲍里斯·戈多诺夫》,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祭出了他的文学宣言《拉辛与莎士比亚》,德国诗人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和《北海集》相继问世…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问世前几天,遛着狗的维也纳市民意识到一切都会就此不同。在他们的狗儿闻着一块音乐会广告牌的时候,市民们看到的是一部“宏大”的新交响曲即将问世,“独唱和合唱将在终曲登场”,打破了交响曲只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传统。
北京日报 | 作者 约翰·克拉布对我们来说,贝多芬就是法国大革命。——休·奥塔韦贝多芬为音乐世界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他继承了当时的音乐传统,同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最为关键的是,他也是一位政治上的革命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衣钵。
10月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空旷的户外舞台上,指挥家许忠率领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及四位领唱,从下午一时至晚上十时,在一场耗时九小时,分为上下半场的户外音乐会里一口气演出了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
当贝多芬跨越时空,将与莎士比亚展开怎样的对话?12月16日是“乐圣”贝多芬诞辰253周年纪念日,当天,行知读书会特别推出了纪念日专场活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邹彦做客行知读书会,为大家解密贝多芬的《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用专业的知识和见解向这位音乐巨匠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最近,指挥古典乐的机会多了起来。2013年12月,我指挥读卖日本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对我而言,这部作品是我所接触过的所有音乐中的巅峰之作。每到年底,日本很多地方都会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但在海外,上演的机会却没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