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汉简里的丝路往事悬泉汉简《康居王使者册》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马 丽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汉朝派遣使者开启了汉与西域诸国的官方往来,西域使者亦出使汉朝。丝绸之路大繁荣,奇物流通顺畅,双方互利贸易发达,也形成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
原标题:悬泉汉简里的丝路往事悬泉汉简《康居王使者册》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马丽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汉朝派遣使者开启了汉与西域诸国的官方往来,西域使者亦出使汉朝。丝绸之路大繁荣,奇物流通顺畅,双方互利贸易发达,也形成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景象。
悬泉与悬泉置悬泉遗址。小时候听大人讲,在敦煌城东60多公里的三危山谷,有泉水从崖壁飞流而下,人们叫它“吊吊水”“悬泉”,又叫“贰师泉”。有一个故事,专门说的是李广利将军和贰师泉:汉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部西伐大宛,回到三危山谷时,由于长途跋涉,所带用水早已用完。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是司马迁笔下古丝绸之路的盛况。随着时光流转,这派繁荣景象渐次湮没在历史更迭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悬泉汉简的出土,才得以复现。作为两汉丝路上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悬泉汉简将如何讲述古丝路上的生动往事,又将揭开哪些历史谜团?
在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山北戈壁坡地的敦煌市与瓜州县交界处,坐落着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今年,正值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34周年、悬泉置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十周年,《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正式出版面世。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是司马迁笔下古丝绸之路的盛况。随着时光流转,这派繁荣景象渐次湮没在历史更迭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悬泉汉简的出土,才得以复现。作为两汉丝路上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悬泉汉简将如何讲述古丝路上的生动往事,又将揭开哪些历史谜团?
原标题:央视《简牍探中华》节目走进悬泉置中国甘肃网5月1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周言文)5月12日,央视大型文化创新节目《简牍探中华》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八点档播出,节目结合动画特效,外景拍摄,用两集内容重现古丝路盛景,带领观众走进迄今为止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汉代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2000多年前,一个敦煌小吏眼中的丝路盛景》的报道。1987年,在敦煌的戈壁滩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一枚完整的邮书简,“悬泉置以亭行”六个隶书大字清晰可见。
悬泉置出土的漆耳杯(来源:澎湃新闻)悬泉汉简(来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悬泉置复原图(来源:纪录片《河西走廊》)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唐·岑参《碛中作》一悬泉汉简上关于马的内容总是一次次把我的目光吸引过去。
汉简里的甘肃·敦煌汉简故事①2000年前,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简与木牍上,合称为“简牍”。自1907年以来,甘肃共出土8万多枚简牍文物,其中又以汉简为最,总量达7万多枚,占中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为此,甘肃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