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看上去与普通孩子无异,可这喧闹纷扰的世界于他们而言却是无声的,有人形象地将听障儿童比喻为“天线宝宝”,因为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结合语言康复训练,他们完全有希望听见声音、学会说话。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近日,在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来自湛江市锦绣华景幼儿园的健听儿童与该校学前听障儿童进行了一场融合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互动合作,共同成长进步。近三年来,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重视幼儿语言康复教学,积极举办普特融合教育活动,累计开展语言康复相关活动30余场。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3月8日讯(记者 张兴莎)3月7日上午,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张公岭幼儿园开展了一次特别的主题实践活动。中班的特需幼儿与班级普通幼儿一起通过外出选购生菜、设计造型、动手制作,体验了一番自制礼物和劳动的乐趣。
写在前面: 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行为……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年老,残疾风险伴随生命每一个阶段,预防残疾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为此,国务院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5月29日早上7时,学生们还没到达,艾雨幼儿园显得有些寂静。风吹过,院内的树叶窸窸作响。“第五个儿童节了。”漫步在自己一手创办的校园里,石艳超有些感慨,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只是来不及细想,便匆匆将思绪拉回。
李虹葭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小葵花康复中心的特教老师,她的工作是帮助佩戴了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教他们开口说话。李虹葭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康复计划。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声音、分辨语义,她用略显夸张的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与他们交流。
北京听障姑娘贺熹蓉来厦分享成长故事,鼓励听障儿童的家长不要放弃希望。厦门日报讯(记者卫琳)昨日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应厦门市残联邀请,一位特殊的老师来到厦门市心欣幼儿园,与听障儿童家长、市聋人协会成员分享成长经历,指导家长开展听力障碍儿童家庭康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