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扎根在大山区小山沟的民代教老师,在村小学任教八年,从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代课教数学,不夸张的说,所教班级学生,参加过镇级数学竞赛,曾获得一、二、三名奖励。后来,所教的学生中,考上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好几十个……现在,怎么就背上了“误人之弟”的骂名呢!
也许有存在这样那些问题,那些被冤枉,错辞,被人掉包的这类原民师,可以拿出县级以上民师任用证,教材教法合格证,各种荣誉证,发工资花名册,县教育局档案室封存个人工作简历,编制教师花名册复印件,劳动合同,必须持有被辞的那年出台的劳动法原文件复印件,去劳动仲裁,若仲裁不成功,那去法院依法起诉用人单位。
他们大多数出身农民,却肩负着普及农村教育的重任,用知识的火炬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民办教师,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又是传播知识、启迪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民办教师,自己之前曾经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这种情况,还会不会根据自己的教龄来进行补贴呢?但是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的人员,尤其是在2014年之前,是没有缴纳机关养老保险待遇的经历,所以说很多人,他可能会按照视同工龄的方式来给予计算,也就所谓的工龄补贴。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民办、代课以及幼儿教师(以下简称民代幼教师)群体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扎根基层,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然而,如今他们却面临着诸多难题,亟待解决。2025 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解决民代幼教师的困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