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凌一丹)三块楠竹板,两枚古铜钱,一张麻溜嘴,一曲悠悠扬扬的巴蜀之音就从唇齿间道尽历史兴衰、人生致趣。看客何处寻?12月19日下午,重庆市一一0中学教育集团观塘中学观萃厅内,有这样一场非遗金钱板表演正吸引着台下的年轻学生们。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陈维灯12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巴南区接龙镇获悉,为有效拉近非遗项目与群众的距离,培养更多非遗接班人,该镇推出非遗项目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将接龙吹打、小观梆鼓舞、接龙绣花等非遗教学引入公益免费开放常态化课程中,截至目前已培训3000余人次。
重庆渝中 渝中区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12月26日,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在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开班,约50名渝中区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爱好者走进学校,开始为期3天的充电提升之旅。
7月10日,在重庆市秀山县的非遗文创街蜡染馆内,蜡染传承人刘春林(左二)在向青少年传授染色技巧。7月10日,位于重庆市秀山县的青少年之家非遗暑期公益培训开班,20余名青少年来到非遗文创街体验蜡染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今年1月,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一部署,重庆“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5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让万千巴渝儿女感受到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说起博物馆开设的各种课程,许多人会想到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们。但是,随着重庆多家博物馆不断丰富对公众的供给,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在周末走进博物馆,学上一堂自己感兴趣的爱好班。博物馆究竟开设了哪些课程吸引了成年观众周末走进博物馆?
4月21日至22日,60余名重庆科技小记者走进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参加“我是眼科小医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分为眼健康科普动画电影展映,近视防控科普讲座,“我是眼科小医生”职业体验等环节,小记者们化身“眼科小医生”,开启了他们乐趣横生的周末亲子眼健康实践体验。
中盛小学大课间活动。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张昕摄 中新网重庆12月5日电(记者 邢蕊)4日上午,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盛小学的孩子们如同百鸟迎春般一样“飞出”教室,来到操场,在老师和班干部的组织下迅速排成整齐队列。
4月24日下午,由重庆摊摊面餐饮有限公司和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共建的重庆市非遗小面产业学院揭牌成立。该学院的成立对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为非遗小面传承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产业学院成立仪式现场。九龙坡职教中心供图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校长何政文致辞。
为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视觉发育及近视防控新技术的开展,“南岸区第四届视觉发育及近视防控培训班”在重庆南坪爱尔眼科医院智慧新院举行,本次培训班特邀知名学者授课及点评,百余名眼科医师及视光从业人员参与本次学术交流。
10月27日,第四届重庆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成果展演季主题活动汇报展演在磁器口举行。300多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在舞台上尽情展现才艺,并参与多彩的主题体验活动。他们在校外教育的精彩世界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养,并收获知识和自信。
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中国行】“龙头高一点!二号位慢一点!”1月26日下午,重庆市铜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寒假公益托管营,孩子们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逯德军的带领下,学习舞龙的初步技巧。
近日,垫江县开设垫江角雕、大石竹编两个市级非遗项目技能培训班,以增强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传承和保护传统技艺。在垫江县职教中心,学生们手持雕刻工具,在角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练习雕刻手法。
“处理漂白、图案点蜡、浸染晾干、冲洗去蜡。”这是蜡染传承人刘春林在向青少年介绍蜡染文化、传授基本技法。日前,重庆市秀山县的青少年之家非遗暑期公益蜡染培训开班,20余名青少年来到非遗文化实践基地体验蜡染技艺。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太棒了吧!谁家学校运动会竟然还能享受推拿啊……”4月25日,一名重庆大学生发布的短视频引来了网友们的围观和羡慕。只见在学校运动会检录点的旁边,有一个宣传展架上面写着“非遗理疗体验”,旁边有的同学坐在椅子上,有的同学躺在按摩床上,正在享受非遗理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