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河南许昌,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有17位亲人为了一个孩子的高考成绩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估分对赌协议。大家各自估算孩子的成绩,并在一张纸上记录下自己的预测分数。孩子的妈妈也加入了这场游戏。最终写下了668分。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围坐在一起,屏息以待。
小天(化名)妈妈为了治疗儿子“网瘾”,能让其安心高考,和某培训公司签订合同花费10万元服务费。然而,小天未能如愿考入名校,为此,小天妈妈把培训公司诉至法院,要求退款。近日,海淀法院驳回了小天妈妈的诉讼请求。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然而这些培训班的效果到底如何,对很多家长来说,仍是一个谜。那么,动辄几百块钱一节课的培训班,家长们交得到底值不值呢?消费者蒋惠琴为此深有体会!
“回去后,让孩子们安心备考,祝高考必胜!”又是一年高考季,对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是人生中的一场大考。但双方家长就事故的责任认定、赔偿方案等问题产生矛盾,争吵愈来愈烈,街道、派出所几次组织双方调解,但因分歧太大,截至高考前一个月,矛盾依然未能调和。
来源:【江西发布】高考即将到来,对于考生家长们来说,除了关心孩子考得怎么样,志愿填报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在江苏海安市,就有一位家长因为对孩子付费填报志愿的方案不满意,与一家咨询顾问机构对簿公堂。最近(5月15日),经过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很多家长在高考前用各种方式和承诺来激励孩子,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都希望拥有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于是有些家长就拿电脑来激励孩子,今天一位家长就带他考上大学的儿子进店兑现当初的承诺,不过这个承诺有点新鲜,家长在高考前给孩子的承诺是:高考考了多少分就买多少钱的电脑。
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了一份关于“高考移民”纷争的民事判决书,由于西藏自治区2020年5月提出“必须去本地就读后,才能在西藏参加高考”,政策收紧后,河南一教育类公司与委托人因在林芝市波密县“购房迁户入学”失败出现纠纷。
近两年,随着高考改革在更多省份落地,高考志愿填报更加复杂,学生紧张,家长焦虑。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打着AI、大数据、一对一等旗号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闻风而动,赚得盆满钵满,也顺势催热了“高考志愿规划师”这一类职业。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高招录取工作也随之展开,今天我们要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个醒,对那些宣称花钱就可以“修改成绩”,以及通过所谓“补录名额”“内部指标”等渠道,实现低分进入名牌高校的诈骗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我们先来看北京市近期公布的一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