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乌头汤是治疗各种关节疼痛甚至长期关节问题引起畸形的终极方子。这个方子中有一味很重要的药——乌头,这个药具有强大的毒性,中医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药物的功效,同时用各种减毒方法将这个药的毒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最强的治疗效果,同时从这个方子的处理过程中也可以看看中医药独特的减毒方法。
今天学习四川名医代云波先生运用大剂量乌附治疗痹症的经验方与心得体会。代师选《金匮》之乌头汤、乌头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三方,将其熔于一炉,从中提取川乌、附片、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等七味组合为基础方,命名为“乌附麻辛桂姜草汤”,再随证加减治疗风寒湿痹。
一、伤寒,始得之,必恶寒体痛,脉浮紧,其未发热者,麻黄甘草汤主之。若发热,其寒多热少者,麻黄桂枝汤主之;热多寒少者,桂枝麻黄汤主之。二、伤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其人静,口中和(不呕不渴),不下利,脉自和,桂枝汤主之。
意为服药后若未出现相关瞑眩反应,某些疾病就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甚至是不能治愈的。《伤寒杂病论》对瞑眩反应有明确的记载,“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自衄者愈”“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必先振栗,汗出而解”“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历时20年,《解构伤寒杂病论》于2023年7月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解构伤寒杂病论》书稿完成后,感觉仍意犹未尽,书稿里有部分内容,感觉不是很放的开,写出来又似乎有些离经叛道,所以在后记中聊加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