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郑州商学院文传学院新闻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知识产权、学前教育,5个专业的14名在校大学生,在文传学院团委书记王凯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以“深耕龙门沃土,赓续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寻访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
非遗传承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工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利用各地的非遗资源,积极推动非遗融入国家战略,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优势,持续涵养文化生态,全面推动文化、产业、人才共发展,让非遗大放异彩,为中国梦的实现守住“根与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非遗承载着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对全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我国从相关学界到地方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日讯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7月1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文旅局与市中区教体局在经八路小学组织开展市中区2024年非遗进校园推介会。
非遗从冷门变为热门,从小众变为大众,机遇与危机也同时存在。2月18日下午,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在榆林举行,原文化部部长、作家王蒙,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抖音集团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李三秋,陕西省档案局原局长、国家级项目陕北民谚省级传承人王建领,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在论坛上从不同的角度就非遗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发言。
2023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泥人厂销售额突破10万元。这让在惠山泥人厂工作了25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周璐感到惊喜。惠山泥人一直在探寻生存发展之路。2020年,惠山泥人厂完成股份转让,一家无锡民企接手了这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厂。
巴人作为我国历史上活跃的古老族群,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文化,巴人体育文化便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受到重视,从“非遗”视角研究巴人体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保存,更是对其内在价值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