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居住在呼和勃勒格这个自然村的居民来说,他们如今的生活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红信在呼和勃勒格居住了二十多年。这段时间,他正忙着装修楼房,“从旧土房搬到新楼房,要是没有这好政策,想也不敢想。”刘红信说的好政策是乌达区专门针对呼和勃勒格出台的整村搬迁政策。
乌达区棚户区居民搬迁工作按部就班地在开展,从年初到现在,政策宣讲、为有搬迁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居民建档、交纳购房首付款……一项项工作正圆着棚户区居民的宜居梦。然而,圆梦路上充满坎坷,乌达区政府与棚户区居民一同经受着考验。
这个时代最享福——棚户区搬迁改造系列报道之人生篇生活在依林社区的棚户区搬迁居民,载歌载舞欢庆幸福的新生活。(景真/图)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生活的道路不平坦,历经坎坷路,笑迎春风暖,双脚踏上幸福的路,越走路越宽……”74岁的刘光明对这首歌深有感触。“现在这个时代最享福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有一片平房区,过去这里有一条干河槽,河槽两边涉及的平房区居民有412余户。居民在河槽两侧私自圈占空地,乱堆乱放,改造前这里是土路,地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从3月30日开始,乌海市乌达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永昌佳苑陆续迎来今后的主人,这个圆百姓安居梦想的住宅区也随之热闹起来。4月1日,在永昌佳苑记者看到,各种车辆不时从眼前驶过,居民三五成群来来往往,他们有的来看房、有的来办手续。
棚户区改造,就是要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解决好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以此为标准乌达区房管局按照自愿搬迁的原则,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年以来对煤矿棚户区有意愿搬迁的78户进行了公开摇号搬迁。申请货币化安置有1141户,目前已发放了507户,发放资金1675.05万元。
从“忧居”到“优居”,孟丽盼望了好多年,就在上个月,她们一家梦想成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孟丽一家新搬进的润德家园是海勃湾区5个棚户安置项目之一,小区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共有6栋住宅楼,3栋商业楼,安置住房960套。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以基层之治破解发展之困,将改革创新成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搬迁改造进行时以人为本 和谐搬迁3月7日,8日、9日,乌达区启动五虎山辖区居民搬迁第七期项目摇号选房工作,在五虎山街道办事处、乌达区土地储备中心、乌达区公安分局、乌达区综合执法局、区团委近百人的共同配合下,连续三日的房屋安置工作顺利完成。共计涉及600余户居民,安置房屋649套。
今年是乌海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攻坚之年,房屋征收工作是棚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乌海市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制定出台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房屋征收补偿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时限,尊重民意,阳光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有序推进房屋征收工作。
乌海市率先启动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受到市民广泛支持。项目历经7年,成绩显著,大部分棚户区得到有效改造。然而,在经济不景气和土地资源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利用政策的支持让棚改户早日安心搬进安置房?面对这些问题,乌海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