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17日讯(通讯员 吴有森 记者 黄琼芬)3月17日,德化县举办“‘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德化窑”官方标识及《德化窑》小本票在此次盛会中发布,方寸之间展示德化陶瓷、瓷塑千年风采。
图为市民、游客观赏福建德化陶瓷精品。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2月16日,福建福州,市民游客参观福建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图为市民、游客参观福建德化陶瓷精品展。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图为市民、游客观赏福建德化陶瓷精品。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图为市民、游客参观福建德化白瓷展览。
近日,一场名为“东方遇见西方——从马可波罗至今克罗地亚与亚洲文化、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克罗地亚研究院隆重举行,德化县应邀参加。同时,“瓷光玉韵——中国德化窑世界遗产文化万里行巡展”分别在克罗地亚站、波黑塞族共和国成功举行。
8月15日,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教艺术专业委员会赠十三陵特区办事处陶瓷艺术品仪式在北京举行,产自中国瓷都·德化的瓷瓶“盛世红梅图”和瓷塑“桀骜不驯”两件精美作品受到了十三陵特区办事处领导的高度认可。赠送仪式上,两件陶瓷艺术品的作者涂金旺和蔡国海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作品捐赠入藏仪式7月2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去年8月,国博举办“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展出400余件(套)德化白瓷展品。展览期间,国博经与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各位参展艺术家沟通,商定将此次参展的327件(套)当代德化瓷作品予以整体收藏。
核心提示做工精致,色彩鲜明,花瓣、花蕊栩栩如生……在国家博物馆的德化白瓷展(以下简称国博白瓷展)上,一个由牡丹、水仙、海棠、康乃馨等造型集合而成的德化瓷花篮,因极其逼真而被观众怀疑不是陶瓷作品,而这真真切切是当代工匠用德化瓷制作的。“这些传承千年的技艺随便一件作品都足以惊艳世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6月18日泉州电(曹静)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别称“刺桐”,因这一乔木由海贸商人传入后遍植泉州而得名。红色的刺桐花绽放时,一片片花海仿佛“火伞欲烧空”。刺桐随海贸而来,产于泉州德化县的德化白瓷随海贸而去,成为享誉海外的“中国白”。
自古以来都是福建沿海地区向外远销古瓷的重要港口之一,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发现从宋至清朝时期的德化瓷窑遗址有一百八十余处,德化瓷器是我国陶瓷文化中的精品,虽始于宋朝,却在明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更是以所烧制出的白瓷闻名于天下,深受海内外收藏者们的所喜爱,那么接下来,就请广大收藏者们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德化瓷器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盛誉。得天独厚 源远流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6月17日电(记者 程尔凡)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其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陶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就远销海内外,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助推了泉州港的兴盛。
来源:北京青年报 《水月观音》 林建胜 2021年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雀羽生辉》 林灵月 2022年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悯》 陈德生 摄影/辛酉生 《纸》 苏献忠 图片来源/瓷都德化◎辛酉生 展览:德行天下·化育万物——“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展 展期:2024年7月1
【艺匠中国·德化白瓷】作者:王焕(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福建千年古县德化,有着优质的瓷土资源。这里的瓷土以“白”见长,可塑性强,瓷塑技艺享誉天下。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有云:“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德化白瓷有着“中国白”之美誉。
“千年古县”德化位于福建省的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由于地处戴云山区,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而且林木河溪密布,天然的良好原料和资源条件为德化窑火千百年生生不“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新闻网 采风团参观德化瓷艺城里的大师艺术馆。 吴冠标 摄连日来,“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1月31日,采风团走进“世界瓷都”德化,一路追寻陶瓷的故事,感受“德化瓷”惊艳时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