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顺风耳”,是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神话人物,在《西游记》中,他们是两位上仙,守护在玉皇大帝的门外,为天庭放哨站岗。《封神演义》中,“千里眼、顺风耳”则变成了两个鬼精,是商纣王的两员大将,最终被姜子牙打败。可是你相信在古墓中,也会有“千里眼”和“顺风耳”吗?
近日,在成都市天府新区的考古工作中,十多座唐宋墓葬里,出土了不少新奇文物,除了一盘象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外,墓主还将一些陶器也带进了古墓。铜镜、文官俑、武士俑、人首蛇身的宋三彩陶俑等,都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得以重见天日。
黄釉匍匐俑,唐代,陶器,高3.9厘米,长13.7厘米,宽7.7厘米。从在墓葬中的位置来看,两类俑大多均出土于甬道和墓室靠入口处,有的还与镇墓类俑摆放在一起,因此,均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只不过是主要出土于唐墓中的跪拜俑,以跪拜作用为主,而出土于四川、江苏等地五代、北宋墓葬中的伏听俑
看了上海博物馆2021年度最后一个特展“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让我震撼了,很早时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兵马俑的那种惊叹之情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了,此时看到这66件彩色釉陶俑组成的明代彩色釉仪仗陶俑队,让时隔多年的那种心情不禁油然而生。
◎陈振鹏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4月27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已经完成对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中兴村的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崖墓219座,伴随出土的还有600余件随葬品文物,其中有不少做工精美、历史悠久的玻璃器物。
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主讲,以《从考古出土文物看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为题,分“佛教传入”“胡人形象与西域”“西来的有翼神兽”等六部分,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入手,揭秘蜀汉三国时期文化交流的精彩片段。
生活富足,自然就笑了。说啥都没用,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才是生活幸福的最好诠释。成都博物馆展出的东汉陶俑都是笑的,哦!两千年前生活在成都平原的东汉人对生活是满意的。自李冰修都江堰之后,成都平原没了大的水旱灾害,沃野千里,粮食丰收,成了天府之国。
1月18日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该院工作人员一年来的不懈努力,一处发掘面积1万多平方米、时间跨越东汉两晋南北朝的大型崖墓群在成都天府新区正兴镇“浮出水面”。此次成都天府新区发掘的崖墓群包含崖墓200余座,时间跨越5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