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摄影爱好者朋友,久违的系列栏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又回来啦!好久不见,大家有没有对这个栏目有所想念呢?憋了好久的思路,笔者在回归的本期准备跟大家聊一点儿在摄影中最常见也最可能用geek(极客)的方式来解读的问题——景深。好了,笔者宣布,景深geek课堂正式上课!
一、什么是景深景深是指聚焦清晰的焦点前后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当景深很浅时,焦点是一层非常薄的落在物体上的平面,它平行于数码相机中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当影响景深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例如镜头光圈缩小时,这种明显的清晰范围就会在镜头焦点平面前方和后方延伸。
可以说,对景深效果趋之若鹜的摄影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玩着玩着会把精力偏向器材,从看到一张美图心痒痒,变成看到美图的EXIF信息心痒痒,这类信息中往往是相机型号了,光圈值F1.2、F1.4、或恒定F2.8 了、ISO感光值50-100了和镜头焦长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300mm了。
还没开口,宋时晚便笑吟吟的开口:“导演,既然白小姐想跟我学学演技,那我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林庆宇还没说话,宋时晚便笑着看着薄景深:“麻烦薄老师了。”按理说薄景深应该拒绝,可看着她那张笑脸,莫名的把想说的话吞下去了,反倒是点了头。他倒是想看看,她想耍什么鬼!
或许你能拍出背景虚化的唯美作品,但是除了大光圈,你还能靠什么做到背景虚化?景深的大小靠什么可以调节?画幅跟景深究竟有没有关系?别着急,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关于景深的知识!什么是景深?除了构图以外,控制景深进行拍摄是摄影人最常用的创作手法了。
喜欢单反相机的读者恐怕有99%都是被其明显优于消费类DC的拍摄效果所吸引,而这其中又有99%的读者恐怕会认为这里所说的“拍摄效果”就是指的“背景虚化效果”。不错,面对当前动辄千万像素的成像精度,谁会一张一张的去100%放大查看呢?
拍摄肖像时,我们是不是希望被摄者清晰而背景模糊呢?在拍摄辽阔的草原时,我们是不是希望从近到远的景物都清晰呢?这些都和景深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您刚刚接触摄影,面对一大堆陌生的术语感到困惑,“景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不要紧,加入我们的讨论中,可以帮助您了解景深、运用景深。
相机景深: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的控制是的数码摄影的重要技巧,浅景深可以帮助主体从杂乱的背景中凸显出来,此时主体清晰、陪衬体模糊;深景深可以使画面收纳更多的元素,如拍摄高大的建筑时需要深景深,以使建筑整体更为清晰。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出了景深的定义和决定景深的因素,供各位学习参考。1.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32天。最近发现在2144天的时候,星明老师有在摄影早自习里面分享一个有关景深的知识,他说到影响景深的三要素是:大光圈、长焦距、近距离会导致景深浅,他又补充了一句,说在同等条件下,相机的画幅越小,景深越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