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社交平台流行起了“互换特产”的风潮,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8月23日,在成都居住的雅琦表示,自己刚寄出东西就被对方拉黑。广东潮汕的吴女士,她和雅琦被同一个人“空手套白狼”。吴女士称,几百元特产互换只收到两包纸巾。“报警都不管用,这只是道德问题。
“坐标福建,有想要互换特产的吗?”“西安申请‘出战’!”“被厦门人暖到了。”……近来,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年轻人“互换特产”风潮。规则很简单,网友约定好物品的价格区间之后,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特产邮寄给彼此。 那么,在“万物都能线上购”的当下,年轻人为何重燃以物易物的热情?
上午10:30,28岁的大橙子发了一条朋友圈。附图里,他提着3个满满当当的浅褐色牛皮纸袋,里面装着近30条款式各异的雍和宫手串,单价200—300元不等,这是他早上7:00挤地铁来雍和宫排队的“战果”。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本报讯(记者烟成群 通讯员邸鲁东 高海波)9月3日,在石家庄机场海关监管下,一批直飞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的国际快件进入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以下简称“互换局”),并在2小时内完成实货放行。
4包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外加一件迪士尼的玲娜贝儿挂件,市民吴维换来了成都网友寄来的腊肉、几大包零食和大运会吉祥物熊猫“蓉宝”。对于这样的交换她十分满意,“有收到物品的乐趣,开盲盒的体验,还有种与陌生人交换体验的快乐。
极目新闻记者舒隆焕 丁伟视频剪辑丁伟 舒隆焕“互换特产”,即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近期,“互换特产”在各社交平台流行起来,成为陌生人之间的一种线上社交的新模式、新风潮。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
交汇点讯 6月26日上午,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通运营,这是继南京、苏州之后开通的省内第三家国际邮件互换局,也是淮海经济区首家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邮件互换局是国际邮件的重要进出渠道,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日,“特产互换”成为陌生人之间一种线上社交的新形式、新风潮,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寻找特产搭子”成为热门话题,抓住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和社交需求。所谓“特产互换”,就是有交换意愿的双方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本质上是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新交易模式。
11月8日,乌鲁木齐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邮政分拣员夏里卡尔·克孜尔对国际邮包扫码后,放到了自动分拣机上。11月8日,乌鲁木齐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邮政工作人员分拣国际邮包。位于绍兴西街的进出境国际邮包新疆首站——乌鲁木齐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待发运的叶卡捷琳堡方向邮件。 (通讯员吴方摄)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艳红)10月10日,一辆满载3.6万件国际邮件的公路卡班车驶出乌鲁木齐国际邮件互换局,前往俄罗斯莫斯科,来自杭州的国际邮件在乌鲁木齐互换直发莫斯科后,比之前提前2天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