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兴起》出版后,他终于能腾出时间来完成当年的写作计划,推出了两部姊妹篇作品,即1964年出版、聚焦陆地的《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和1974年出版、聚焦海洋的《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
世界历史周而复始,反映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所有帝国和文明诞生、发展、繁荣,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历史学家一直对寻找兴衰沉浮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一历史规律的形成机理非常感兴趣。历史哲学家提出了支配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规律性假设,尽管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各家之言未尽相同。
来源:【中国教师报】为朝圣精神之巅,我行走于崎岖的山道,脚底踏过一级级书籍的石阶。有一天侧身回望,那无数石阶不禁使我咨嗟不已:《诗经》《楚辞》《史记》《李白诗集》《鲁迅全集》《胡适文集》《城堡》《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文明与野蛮》……不一一细数,此处省略了一些“石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环境史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生态危机催生,并由环保运动推动。它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着重探讨文明与自然的协同演化,考察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环境史旨在考察历史上社会—生态系统的变迁,与生态科学具有密切联系,实际上是从生态视角解释历史。
1911年,长春的鼠疫消毒队。清末民初,一场严重的鼠疫肆虐我国东北,这场由捕杀旱獭所引发的疫情迅速扩散,造成6万余人丧生。疫情发生后,清政府重用留洋医学博士伍连德主持防疫工作,最终用时4个月扑灭了鼠疫,由此拉开了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序幕。
《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六卷),[美]威廉·H. 麦克尼尔等主编,陈恒、俞金尧、刘健、郭子林、黄艳红、刘文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月出版,1980.00元世界历史与百科全书的兴起“宝库山”之名源于伯克希尔出版公司的英文名“Berkshire”。
作者:杜宪兵(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副教授)美国历史学者柯娇燕和德国历史学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分别于2008年和2016年出版了同名英文著作《什么是全球史》,代表了国际史学界关于全球史的阶段性思考。
作者:李隆国 刘群艺(分别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经济学院副教授)1956年,德裔美国历史学家弗利茨·斯泰因编辑出版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学:自伏尔泰以迄于当下》。这是一部汇集现代史学名家名篇的史学史读本。
摘要:历史上,人类共同体不断形成并丰富了共同的历史叙事。在全球文明史的研究中,为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分析和假解释的死循环,处理好全球化与地方化、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等问题之间的张力,亟须找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共同历史叙事模式。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葛兆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1624页,398.00元历史是举例说明的哲学,世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和事件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现,因此有人称历史为学问的筛子和智慧的簸箕。
1956年,德裔美国历史学家弗利茨·斯泰因编辑出版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学:自伏尔泰以迄于当下》。该书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编:第一编主要涉及19世纪的作品,作者既有尼布尔、兰克、梯也尔、德罗伊森、古朗治、蒙森、伯里等以考证精审见长的名家,也有麦考莱、卡莱尔、米什莱、特纳等阐释历史演化的大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当代中外史学潮流中,最有生气活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全球史学。全球史学者刘文明认为,“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全球史无论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还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分支领域,开始被许多国家的历史学者所接受,由此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史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