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典籍里的中国》· 天工开物失踪300年,却因一部志书重见天日朱振鑫 金嫣然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写就《天工开物》;今有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致力杂交水稻的研究。尽管相隔300多年,他们却都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造福人民的共同梦想。
《天工开物译注》(平/精装)[明] 宋应星 著潘吉星 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21年3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17世纪的工艺大全《天工开物》一书上,将这部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让这部典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宋应星和袁隆平在稻田里上演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三百多年后的人们不只读《天工开物》,更在继往开来的科学实践中,在中华大地上奋力续写更加恢弘而璀璨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插图。“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天工开物”,来源于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涉及工业文明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各门类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等,是记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酒韵对芳丛,书香逐春风。2024年4月22日-2024年5月20日,时值第29个世界读书日,由南昌工学院主办、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再发现图书馆 共读天工文明”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南昌工学院图书馆正式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