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贸收缩之下,码头空箱堆积的现象还在继续。7月中旬,上海洋山深水港的码头上,不同颜色的集装箱被整齐地摞成了高高的六七层,成片的空箱堆积成为了沿途的风景。一名货车司机正在空置的挂车后切菜做饭,前后是排成长列、停留等货的货车。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空客A330ceo基本占到中国宽体机市场40%的份额,而A330neo作为代替A330ceo的新一代重要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取证进展非常顺利,预计明年向中国内地首家客户进行交付。
记者 | 薛冰冰12月26日晚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其中提出,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预计去年同比大幅减亏。1月26日晚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航,601111.SH)、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南方航空,600029.SH)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国航预计去年归母净亏损为9亿元到1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86.
“因为各种地缘因素,现在国航占比已经接近了7成,外司只剩3成多。”消息一出,比日本游客先一步来到的是搜索量,携程平台日本站显示,中国目的地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12%,从日本多地直飞中国的航班查询度也大幅上升。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编制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7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为49.7,跌破枯荣线,企业将出口订单减少归咎于供应商交付时间变长。
每经记者:杨煜 王帆 每经编辑:张海妮2023年,中国民航业迎来令人振奋的时刻。旅客出行恢复活力,航司机场重新繁忙,行业从低迷中触底反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六大上市航司2023年合计预计减亏超1200亿元,三大民营航司率先扭亏为盈;五家上市机场均实现盈利。
截至10月30日,国内上市航空公司已相继发布三季度财报。毋庸置疑,得益于暑期出行旺季带动,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等在内的航司均实现单季度盈利。不过,盈利背后也有隐忧。随着暑期结束,9月的民航数据有所下滑,且相比于铁路恢复情况已超2019年同期,民航业仍然落后。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北京报道3月12日,国际邮轮品牌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以下简称“皇家加勒比”)发布了2025—2026年中国航线部署计划,表示将在中国三大母港——上海、天津和香港同时部署两艘17万吨级的国际巨轮 “海洋光谱号”和“海洋赞礼号”,这也将是天津母港重启后首艘宣
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孔颖)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民航局昨天(4日)介绍,2023年民航共完成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航班正常率达87.8%,国际客运航班恢复至每周超4600班。我国民航业运输生产呈现恢复稳健、运行安全、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
不过一切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国内外航司都开始加快了重启或是新开国际航线的节奏,出境游市场迎来大规模放开,以及包括签证、机票价格等限制性因素逐渐得到缓解,这些都有望进一步推升中国航空市场重新融入全球版图的速度。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2024年的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23 年春运,随着感染的高峰逐步回落,出行市场的基本面如预期一般迎来强势回暖,20 年 以来受到压制的出行需求迎来蓬勃爆发,春运四十天民航旅客发送量恢复至疫情前 75%, 其中初六开始的返程旅客发送量恢复至 81%,国内航班量甚至已经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的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