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节气,是法定假日,是祭拜先祖的日子,也是踏青赏花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从2005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到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再到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统节日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随着传统节日进入各级非遗名录,人们保护传统节日的自觉意识逐渐被唤醒,传统节日也越来越得到关注。特别是在非遗视域下如何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新春时节,本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相关委员与学者。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包粽子、赛龙舟、悬艾草、挂荷包等民间民俗活动代代相传,还承载着祭祀拜祖的爱国忠孝文化、崇尚健康的饮食生活文化、尚美尚新的工艺创造文化以及团结协作的体育娱乐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