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名字中为什么都有一个“之”书圣王羲之有7个儿子:老大王玄之、老二王凝之、老三王涣之、老四王肃之、老五王徽之、老六王操之、老七王献之。与他们的父亲一样,这7个王氏子弟,名字中全部有“之”字。避讳制度西周开始形成。
即父亲、祖父等长辈的名字,晚辈是不可以说,也不可以用的。例如杜甫作诗从不用“闲”字,因为父亲叫“杜闲”,《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贾雨村注意到林黛玉读书时,凡遇“敏”字皆念作“密”字,写字遇到“敏”字也要减一二笔。
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因其是父子关系又都姓王,故后世书友把他们简称“二王”。王羲之以其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快雪时晴帖》成名,王献之以其代表作《中秋帖》和《洛神赋十三行》而成名。
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子承父业”之说,书法也有笔法传承这一理念,例如王羲之曾书写一本小楷秘笈《乐毅论》,秘密传给了王献之,并交代他不可随意给外人观看,就是希望王献之可继承家传笔法,从而发扬光大,当然王献之也没有辜负父亲期望,从小就致力于提升笔法技艺,感受书法的艺术气韵。
王羲之创立了书体的法度规则。且精通五体。而王献之除了继承其父以外,还对书法创新有独到的见解。且在创新方面超越其父,大家觉得是否这样呢?当然我们要抛开世俗观念去看这个问题。不要觉得儿子不会也不能超越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