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病房里,来自浙江温州的患者黄大爷(化姓)正逐步恢复体力,握着医生的手止不住感谢。因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他的心脏射血分数一度仅有24%(正常应为55%-65%)。如今,通过植入“人工心脏”重获“心”生。
外出旅游时突发急性心梗,在瑞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昏迷了23天,心脏受损严重的老绪被植入“人工心脏”,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开启了新生命。近日,在上海瑞金医院举办的首次“人工心脏医患同行日”活动中,包含老绪在内的12名“人工心脏”术后康复病人现身,讲述他们的患病经历。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济南报道“心衰中晚期!”“肝肾呼吸功能衰竭!”“转院”“换心脏”……短短三个月,这些像电视剧一样的剧情,突然在60岁的王康健(化名)身上上演。他和家人做梦也没想到,在耳顺之年却经历了这样一遭人生的大起大落。
人造革,人造奶,人造肉…… 过去数年里,随着技术的成熟,各类「人造物」早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在商业层面也有诸多应用。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人工心脏」,大概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来心脏也能靠人造吗?其实还真的可以。人工心脏的起点比我们预想中要早不少。
新华社巴黎1月22日电(记者张雪飞)法国生物医学企业卡尔马公司21日说,世界第四例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者已因并发症去世,但并未透露患者去世的具体日期。至此,验证人工心脏安全性的Ⅰ期临床试验已全部结束,公司将准备启动关键性的Ⅱ期临床试验。
大约6年前,开始感觉劳动后胸闷气急,刚开始休息后还可以缓解,但后来症状逐渐加重,体力也逐渐下降。心脏移植就是把别人的心脏移植到老周的体内,这得有人去世,而且刚好跟老周的各项指标相匹配,难度还是不小的,虽然我国进行过很多例心脏移植手术了,成功率也很高,90%以上,但心脏来源问题在哪个国家都是大难题。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名荷兰男子在接受心脏移植术后活了近40年,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据路透社4日报道,这名男子名叫伯特·詹森,17岁那年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肌病,心脏难以将血液泵往全身,只有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才能延长寿命。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5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手术室内,一颗人工心脏被成功植入64岁终末期心衰患者体内。这是国内首例将微创和不停跳相结合的全国产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也是当日开展的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之一。单日在单中心完成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全国仍是首次。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摄影记者 王永胜通讯员 吕惠 宋蒙从医24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一心牵挂着患者,一心敢于技术创新和突破,他聚焦“人工心脏”技术,让终末期心衰患者看到重生的希望,并通过接地气的短视频让高精尖技术走近老百姓。
体积更小、摩擦更少、血液相容性更好作为治疗心衰最有效的手段,心脏移植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90%,10年生存率可达70%。目前我国终末期心衰患者接近100万,但心脏移植供体每年仅有400例到700例左右。在心脏移植供体稀缺的情况下,人工心脏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的发生几率呈上升趋势,虽然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还是要引起重视。心脏病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先天性的心脏病和后天性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引起的,后天性心脏病则可能有多种因素引起。
据路透社3月4日报道,荷兰男子贝尔特·扬森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已生存近40年,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接受换心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人。据扬森目前的心脏医生介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年。
市医保局日前发布通知,植入式左心室辅助泵安装术、左心室辅助泵及导管固定装置纳入本市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人工心脏”移植,可享受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