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当一个国家在不断崛起的过程中,对另外一个已经掌握霸权、并且控制秩序的国家,构成挑战时,这两个国家,一定会爆发冲突,并最终走向战争,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陷阱,后来学者将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杂志1月29日文章,原题:“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论妖魔化中国的危险在美国政坛,对华强硬已从特朗普式执念变成了常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认为,这可能不是好兆头。
当地时间2月15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开幕次日,美国知名国际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德国慕尼黑分析中美关系时表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导致战争,通过汲取历史教训,可以避免冲突,走向和平。
“‘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10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一行时指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和雅典将军,生活在约公元前460-400年,据说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是他写的,书中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修昔底德因此书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他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一个结论,即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就使这场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在如今的中美关系中,有许多人认为中美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那么什么是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研究雅典与斯巴达爆发战争的原因时认为,一个处于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与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守成大国公处时,新兴大国必然要挑战守成大国的利益,守成大国必然强势维护自己的权威,最后双方间必然发生战争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确实如此之。
美媒炒作:中俄6年后可能爆发战争对很多中国人来讲,战争这个词是很遥远的。那是因为二战结束到现在70 多年,再没有发生过一场世界大战。俄乌战争,说到底是欧洲人的战争。哈以冲突,说到底是中东人的冲突。我们这代人有幸生活在一个长达将近 80 年大致和平时期。这是极其不容易的。
这次访问让我亲身体验到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也再次感受到这一双边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关于中美关系近10年来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来自中美两国战略和学术界的各种论断和预测不在少数,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的“美中关系正处于临界点”,基辛格博士的“美中关系回不到过去”以及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等。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访华之旅已经结束,从媒体的相关报道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至少中美都表达了绝不“脱钩断链”以及避免发生冲突的意愿,看上去双方洽谈的“气氛”要比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时“宽松”了不少,这是令人欣慰的。
春秋中期,大国霸主的频繁争雄不但没有帮助周王朝再回盛世,反而连带将其核心生命力也给摧毁殆尽了,而其中的缘由就在于“尊王攘夷、存亡继绝”八个字上。周王朝凭借周礼治天下,“尊王攘夷”其实针对的是几个大诸侯,而“存亡继绝”实际针对的是一众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