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巩固好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快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修复。4月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周亚楠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指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8月12日消息,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公报指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以十年禁渔为重点的长江大保护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刘梦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和交通运输部12日联合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1期作者:胡春宏,张双虎来源:长江经济带水安全保障与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1):166-175.编者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安排。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周尤 通讯员 秦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命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建立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和修复工程,长江干流水质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者按中国日报8月26日在《绿色中国》栏目推出整版报道,报道长江大保护取得的显著进展。通过“十年禁渔”的政策和一系列综合举措,鱼类种群逐渐恢复,非法捕捞得到遏制,同时针对濒危鱼类如中华鲟的保护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来源:扬州日报 小野蒜。野水芹。孟俭 摄马兰头。“看到有人挖野菜,我们就想看看长江岸边湿地、滩涂、坡岸等处野菜有多少。”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三江营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宋成刚表示,志愿者们一个多月来利用空闲时间在长江边开展“普查”,无论野菜的数量还是品种都令志愿者们欣喜。
【来源:紫牛新闻客户端】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无锡不遗余力。记者昨从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沿江国省考断面周边农田、印染“智造集聚”区等建设迈出大步,1—11月长江江阴段总磷浓度0.068毫克/升,同比下降8.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4个年头,我国对“水中大熊猫”长江豚类的保护也已走过46年。8月以来,时不时有“母子豚”在长江逐浪戏水的画面被江豚调查队员或民众的镜头捕捉到,新生命的不断诞生给江豚种群的复兴以及长江生态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变化,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春日里的长江,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