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延续苏和精神、积极参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防护屏障,暑假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绿色驼铃团队的青年人,历时40小时,跨越2600公里,一路向北、跨越山河,第九次抵达内蒙古阿拉善盟,他们风雨兼程,见沙漠,布沙障,访历史,寻古迹…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这位95后把“家”搬到沙漠里,种了四千亩梭梭树!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交界处,有一片在夹缝中生存的绿洲——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6岁的年轻人仲麟扎根这里三年,在沙漠种下了四千余亩梭梭树。在沙漠工作,是一件孤独的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每年暑假,位于甘肃东北部民勤县的腾格里沙漠中,总会出现一批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挖开一个个沙洞,种下梭梭幼苗;他们排成接力长龙,蜿蜒在沙丘上给脚下的幼苗浇水;他们收集一个个玻璃瓶子,在沙漠中摆出长线指引方向……他们就是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绿勤行
初春的民勤县昌宁镇四方墩,黄沙与绿洲的交界线上,一支由全国志愿者、学生和当地村民组成的植树队伍正热火朝天地劳作。去年以来,民勤县呼吁全民参与治沙造林行动,这场跨越地域、年龄和行业的生态行动吸引当地干部群众及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参与,共完成工程固沙13.
青年志愿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生态林基地进行义务植树时合影(2月27日摄)。新华社发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中国“Z世代”年轻人助力植树治沙公益行动新华社记者田颖、张文静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甘肃民勤人马俊河如今成了“网红”。他以网名“种梭梭的马哥”被8万余名社交媒体粉丝熟知。
植树节即将到来,环保是当下“时尚”的话题。为了将环保理念传递到孩子们心中,近日,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将“环保达人”请进校园,为师生开了一堂主题宣讲课。活动主讲人是来自甘肃省民勤县的马俊河,目前担任甘肃省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很多环保界人士,都听说过这位“种梭梭的马哥”。
日前,正值欢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短视频平台快手联合《农民日报》,推出《新农人的丰收节》特别节目,通过直播的形式与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起话丰收,并向甘肃新农人仲麟赠送了18万棵梭梭树,共同助力“沙退绿进”。“95后”治沙青年仲麟,来自甘肃一座常年受到风沙侵袭的小城民勤。
□李洪(西华师范大学)“请到民勤种棵树。”事情起因是综艺节目《种地吧》的十位少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与当地居民和大学生共同种下18万棵梭梭树。随着节目播出,民勤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自发参与到治沙行列,感受沙漠治理的不易,以绵薄之力助力当地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富承璘初春时节,一排排挺拔的梭梭树苗在寒风中傲然挺立,仿佛一个个坚强的哨兵,守护着甘肃民勤县这片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张雨欣指着挂有自己网名吊牌的梭梭树苗,兴奋地说:“才两年,没想到我种的梭梭长这么高了。
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河西走廊东北端的民勤县却迎来了丰收季:连片的西红柿大棚里,火红圆润的普罗旺斯西红柿通过直播销往全国;沙地人参果种植基地中,返乡青年用手机记录智慧农业的科技魅力;农产品加工车间内,90后团队研发的锁鲜技术让沙葱身价倍增……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一批懂技术、善创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