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建国,史称“李氏朝鲜”,几乎经历了中国明清两朝的全部历史。尽管朝鲜王朝对明、清均采取“事大主义”,譬如向中国朝廷称臣纳贡,历代国王均接受中国皇帝册封。不过,朝鲜的知识分子,对于明清两朝的评价,可谓“天差地别”。一。明朝末期,东北满洲兴起,他们在对待“老邻居”朝鲜的外交问题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去明化”倾向。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古代野史秘闻博主,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重量级”的话题,那就是——清军入关。没错,就是那个让历史翻了个大跟头的事件。说到清军入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满清入关,汉人苦”,但其实这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就让我带你们穿越时空,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鸦片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紫禁城上空的阴影却愈发浓重,回望近代史,东方大国仿佛一艘迷失航向的巨轮,在时代的狂风骤雨中摇摆不定,而掌舵者满清王朝,则如同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无力阻止船只驶向深渊,这段屈辱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回首的伤痛,却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过去。
法军统帅孟托班:当联军刚刚抵达八里桥时,便遭遇大批清朝骑兵,一直推进到距炮兵防线只有50米的地方,清军在潮水般的排炮中倒下,但另一批又很快顶替上来,人潮在不断增加,每分每秒都在成倍增长,一度突破了联军防线。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明末清初,有许多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他们用第三方视角为我们今人打开了一扇观察古人的窗口。这其中,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卫匡国写的《鞑靼战纪》(1654年),以及来自日本的商人竹内藤右卫门所写的《鞑靼漂流记》(1645年),比较真实地展示了清初满洲兵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