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第一年能解锁哪些独特初体验?2024年下半年,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带着他们独特的背景和故事来到学校,开启在中国的新生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沈剑奇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童林74岁的历史学教授盖瑞·李·陶德来自美国,2005年到2020年在郑州西亚斯学院任教15年,向中国学生教授英美历史,向国际师生教授中国历史。去年,他再次回到学校,写书、开讲座、办沙龙、运维网站,乐此不疲地传播中华文化。
美国时间8月4日凌晨2时33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8岁。新京报记者联系了现已80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前物理系主任诺曼·克里斯特(Norman Christ)。在61年的时间里,李政道曾经是他的授课教师、博士生导师和同事。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来自美国的马克·力文是中央民族大学的英语教授,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他通过音乐和自己的书籍,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形象,一个不被虚假渲染的中国。2005年来华至今,他几乎走遍中国,结识了无数普通百姓,倾听了无数感人的故事。
2015年10月10日,96岁的让·德·米里拜尔在西安离开了人世,他是“中国好人”,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第一张永久居留证,获得过总统授予的拿破仑勋章,还被西安外国语大学聘为终身名誉教授,他的一生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系工作的时候,我每年都会招一些优秀的教师进来,但两年之后他们就离开了。1986年,约翰因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奠基性成就”获得计算机界有诺贝尔奖之称的 “图灵奖”, 他的著作《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omputer Algorithms》和《Formal Languag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Automata》成为计算机科学的经典教材,影响了几代计算机科技工作者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当前,全球掀起人工智能热潮。欧洲议会近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草案,法国、德国等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试图抢占人工智能领域监管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面对这一发展潜力巨大又充满争议的科技领域,中欧之间是否能建立合作?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已跃居为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到中国去”的潮流中,埃及青年高山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开罗大学中文系的首届毕业生,高山选择来中国求学。十年间,他从一个留学生成长为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肩负起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
2024年12月14-15日,北京中学第十一届“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学东坝南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学生创造力培养”作为主题,吸引了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国内外众多教育专家齐聚一堂,针对数字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论题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研讨。
“住在青岛20多年多了,青岛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欢庆中国新年!”1月23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的一间教研室里,喝着清茶,来自德国的哥德曼教授和他的儿子阿诺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阿诺亲自担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