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她跟着兄弟姐妹们从南方来到内蒙古,那一年,她只有两岁。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江苏等地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面临饥饿威胁,在国家安排下,3000名孤儿送到内蒙古收养,他们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
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牧民,她与28个“国家的孩子”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11月5日,这位“草原母亲”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兰亭序史编辑|兰亭序史«——【·前言·】——»1960年,国家遭遇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就连大城市上海的福利院内,都面临了青黄不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千孤儿来到内蒙古,被“草原母亲”们养育成人。他们和“草原母亲”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三千孤儿与“草原母亲”们之间,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传奇。这些孤儿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会来到内蒙古?
近年来国外流行着一种新兴职业,叫做“数字游牧”,意思就是像游牧民族一样,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只要携带电脑就能一边旅行一边工作。数字游牧,一度是年轻背包客的代名词,然而如今,很多西方家庭开始加入这种生活模式。
为了让更多农村儿童享有健康的早期养育服务,推进国家相关政策出台,“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已在全国农村10个省份的24个县开展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惠及农村0到3岁婴幼儿四万余名,力争到2025年达到十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