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晒背能温补阳气,不过您得注意,晒背挑上午 7 点到 9 点这个时间段更合适,能防着晒伤或者中暑。头一回晒背,先试试 10 分钟,然后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慢慢加到 30 分钟,连着晒 1 周到 1 个月。
今年的小暑还恰逢农历六月初一。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农历六月即为“长夏”,这个季节是养护脾胃的关键时期。“长夏”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在五行学说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大暑已至,三伏进入最热的烧烤桑拿天,面对这样的高温闷热天,我们该如何防暑降温,安然度夏呢,《帮女郎 帮你忙》记者夏赵颖特地去请教了专家。俗话说,“热在三伏”,入伏,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这三伏天里,哪些事儿该做,哪些不该做呢?
红网时刻新闻7月8日讯(通讯员 姚慕琳)近期,温度直线上升,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入夏啦,每天都是“热到哭”,出去不到一分钟就开始想念空调房。7月15日是今年正式入伏的日子,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的。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一般都持续10天,而今年的中伏足足有20天。
今年中伏一共有二十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冬病夏治,事半功倍!”很多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中伏,暑邪和湿邪交替,人体最容易落下病根,此时一定要多加注意。一、防好三种病1、防中暑夏天湿度大,温度高,人一旦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就会导致中暑。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尤佳 记者 戴虹红今年中伏将持续到8月9日,是一个“加长版”中伏。中伏时节,高温闷热,且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而炎热让人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今天(7月21日)是中伏。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中伏不但“热”,而且还是“湿热”,大地就像一个蒸笼一样,又湿又热。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体热多汗、精力不济、食欲不振等现象。
小暑之后不久进入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所谓“热在三伏”,民间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那么伏天如何调节饮食作息、科学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某教授说,夏天容易有精神疲惫、口渴多汗、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与暑邪的特点有关。
7月25日迎来今年“三伏”里的中伏,此时段的天气最是闷热,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今年中伏是20天,从7月25日开始至8月13日结束。俗话说:“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所以,中伏更应调养身体,注重养生,让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