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新春将至,在华人众多的东南亚,年味也越来越浓。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文化瑰宝,在东南亚联结起不同地域和文化,将美好寓意传播至大街小巷。越南独特年俗:除夕夜“采绿”越南向来有逛灯会、挂灯笼的春节民俗。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日前,“2024中国—东盟周”在山西长治开幕,来自东盟国家的各界嘉宾共叙传统友谊、共话开放合作。
南海网6月20日消息(记者 丁文文)近日,“你好!中国—阳光海南”旅游推介会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举办,宣传推介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其中,海口旅游非遗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众多国际目光。越南推介会现场。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罗军12月5日,2023“武汉文化旅游周”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幕。开幕当天,举办了“大江大湖大武汉”文化旅游推介会,把中国当下最热门旅游城市——武汉,向东南亚旅游市场进行全方位展示。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非遗更时尚,“出圈”又“出海”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95后”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所在的云南民族街舞团,去年马不停蹄推出一连串融入非遗的舞蹈作品:结合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与爵士舞的《哈尼然米》,融合佤、傣、彝、傈僳族舞蹈的《云南舞蹈地图》
【东盟专线】“非遗传承之美”中柬文创文化展在柬埔寨举办中新社金边1月21日电 (杨强 黎海月)“非遗传承之美”中柬文创文化展暨中柬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当地时间2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办。图为柬埔寨长臂琴演奏家萨拉特·皮奇介绍长臂琴演奏方式。
端午佳节话非遗,今天我们聚焦走出国门,在国外受追捧的一些非遗。在广东佛山,有一项非遗——会“漂移”的龙舟,能在水中上演“速度与激情”,而且已经闻名海外了。会漂移的龙舟到底长什么样?快出“虚影”的技能是怎么练出来的?
央视网消息:鼓声阵阵,挥桨激浪,在这里,我们也忍不住想为选手喝彩。不仅是这样的竞赛吸引目光,在这座被誉为“全国龙舟之乡”的城市,龙舟文化正以传统民俗、比赛竞技、文创产品等不同形态,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非遗故事。一提到“造船”,今年已经88岁的李保安就会从寡言变得健谈。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千年雕艺,海丝情缘。2月1日,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近日,在晋江市东石镇潘山村,经泉州海关监管,晋江市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的一批龙柱、龙头等767件庙宇木雕产品,通过海运出口泰国,这也是2025年首批泉州“非遗”木雕产品漂洋出海。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我国著名侨乡,拥有120晚海外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足迹遍布51个国家及地区。作为拥有“海上丝绸之路”内陆起点的这里,数百年来,无数闽南人从这里扬帆起航,在异域他乡闯出一片自己的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