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野生秦岭细鳞鲑成群结队出现在黑河流域,川金丝猴家庭罕见现身,荞麦叶大百合首次在秦岭被发现……过去一年中,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时收到惊喜。一个又一个惊喜背后,不仅蕴含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远寓意,也让我们看到西安市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大局等工作方面的可喜成就。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白圩珑 代泽均)5月22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联合举办了西安市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学生们表演的少儿环保节目,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
八百里秦川,渭水东流。在这座千年古都,水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更滋养着无数生灵。近年来,西安市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抓手,严格实施禁渔执法,强化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管护,进一步织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网,一幅水清岸绿、人鱼和谐的生态画卷在古城大地徐徐展开。
珍稀野生秦岭细鳞鲑成群结队出现在黑河流域,川金丝猴家庭罕见现身,荞麦叶大百合首次在秦岭被发现……过去一年中,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时收到惊喜。一个又一个惊喜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远寓意,也让我们看到西安市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大局等工作方面的可喜成就。
来源:【西安日报】12月9日,以“关爱水生动物 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23年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在西安市启动,持续倡导全民关爱水生动物,深入推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生态文明造福三秦百姓。
为迎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5月22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长安区人民政府在秦岭野生动物园隆重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承办的“Hi!不一样的西安”融媒挑战赛已进入展播环节!用文字描摹城市风采,用图片定格城市美好,用视频传播城市声音,欢迎来稿,分享您眼中“不一样的西安”。
来源:【西安日报】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无疑,秦岭是一部厚重的书,在这部书的扉页,赫然镌刻着:中央山脉、中华父亲山、中华绿芯、绿色宝库、自然博物馆……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来源:【西安日报】为提高公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增强全社会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自觉性,建设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3月3日,西安市第十二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周至县云塔广场举行。
来源:【绿色陕西】近日,西安市林业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邮政管理局共八部门,开展代号为“清风行动2024”的西安市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合行动。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乙巳蛇年春节,是成功申遗后的中国人欢度的第一个春节。在古人眼中,蛇以其蜿蜒灵动的身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衍,不仅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还出现在许多文物之上。作为展示西安千年建都历史的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就收藏着许多和蛇有关的文物。
记者/王靖升西安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包含“水域净化师”“共生精灵”“树木的礼让”三大科普主题及一系列科普装置,丰富了整个园区的游览体验。近日,西安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亮相西安高新区中央创新区。公园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10.7万平方米。
6月6日是第九个全国“放鱼”日。当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渭河流域新丰南岸堤段,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3年西安市暨临潼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启动。15万尾鱼苗活蹦乱跳地“融入”渭河中,它们将在渭河流域安家。
长安区蛤蟆滩附近,数只黑鹳在水田中飞翔嬉戏。 (通讯员 曹孝功 摄) 时值春节,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时,在长安区蛤蟆滩附近,有一群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正在水田中飞翔嬉戏,悠闲觅食。这是它们在这里度过的第6个春节,吸引了不少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