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流浪地球2》的火爆已经出圈到真正研发核能的单位也来点赞了。1月30日晚上,中核集团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引爆网络:“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流浪地球》中的核心科技,就是高速发展后的未来核工业。
新华社合肥1月27日电 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行星发动机造得出来吗?
新华社合肥1月27日电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行星发动机造得出来吗?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从科幻回归科学,想象中的它们能实现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
还记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推动地球的行星发动机吗?它所利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正是科学家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如果实现可控核聚变,人类就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牵头人李建刚在“墨子沙龙”作主旨演讲。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中国制造业极限“探秘”②】从-269℃到1亿摄氏度,“人造太阳”如何经历“冰与火”的极度考验?阅读提示安徽合肥“科学岛”上有一个名为“东方超环”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纪录。这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离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建成于 2006 年的 EAST 装置累计等离子体放电次数超过 10 万次,先后于 2010 年运行 1 兆安等离子体电流,2021 年 5 月 28 日实现可重复的 1.2 亿摄氏度 101 秒和 1.6 亿摄氏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2021 年 12 月 30 日实现 1056 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在稳态高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得名于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是一把实打实的“光剑”。1月14日,“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打通了“任督二脉”。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1994年12月,由T-7改造成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首次获得等离子体,成为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
“2030年左右,至少会有一些 商业聚变公司能够制造出聚变示范电站” 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 “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