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红25军长征后,为了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35年2月,以红82师和地方武装为基础,再次组建红28军,下辖第82师第244团(3个战斗营、1个特务营)及军属手枪团(3个分队),共1400余人。
,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于平型关首战告捷。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
年代:抗日战争时期 尺寸: 口径 6.35 毫米、枪长 15.4 厘米、管长 8.7 厘米 质地: 钢。八路军一一五 师经过精心准备,于 1937 年 9 月 25 日在山西省灵丘县的平型关成功伏击日军第二十一旅团一部, 共歼坂垣师团 1000 余人,击毁汽车 100 余辆,缴获步枪 1000 余支、机枪 20 余挺,以及大批辎重、 军用地图、文件等,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在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的指挥下,第386旅一部利用七亘村有利地形,两次设伏,歼敌400余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向进攻娘子关之敌侧翼挺进七七事变后,日军接连占领北平、天津和保定,气焰愈发嚣张。
平型关大捷,是指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强烈攻势,我军由 115 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联合进行指挥,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完美胜利--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第115师出师抗日后打的第一个成功的伏击战,全歼日军第5师团辎重队和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9月30日,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今天,我们深切缅怀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挺立的民族脊梁,愿得此身长报国。发扬好英烈的精神,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发的力量,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国家,是对英烈最好的纪念。今天,我们追寻红色足迹,致敬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开战初期,日军的陆、海、空军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的优势,中国军队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实实在在地吃了不少败仗,节节败退,在开战一年多时间里,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大半个中国惨遭日寇的铁蹄的蹂躏之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第115师为配合在晋绥作战之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打击日寇,于9月23日至26日对侵犯平型关之日寇第5师团之第21旅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全歼该敌。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奋起抵抗。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寇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寇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