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次战役。作为战役的最先提出者及组织指挥者,粟裕曾回顾说,淮海战役是他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三个最紧张的战役之一,而整个战役中,最紧张的又是第二阶段。他认为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是整个战役承前启后的阶段,全战役的关键。
在抗日战争,我党的部队只有一个八路军,外加新四军,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敌后武装力量,总共加起来人数也达不到10万以上。还是在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休养生息,使得八路军得以发展壮大。以致在抗战结束后,全国各地部队总人数加起来也达到约100万。
如果你觉得你能行,看完视频再给我答案,大兵团作战少则 10 来万人,多则几十万人,多个集团军协同作战,指挥者是整个军队的大脑,前方的将士只需要服从命令,而后方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怎么合理分配兵员,怎么实现以少打多,粮食怎么供应,怎么伏击,火力支援什么时候到位等等,这都是需要精准计算的。
抗美援朝主帅之争,即林、粟、彭三人谁才是第一人选,历来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我们再把视线放宽一点,我军最有名的战将,也是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主要有6位: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陈赓。
大兵团作战就像在玩一个巨型拼图游戏,每个兵团都是关键碎片。1948年济南战役时,粟裕将军需要同时指挥27个纵队,每个纵队都有自己的驻地、装备和任务。这相当于要记住30个移动城市的实时位置,还要计算每个部队的行军速度、弹药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