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山海关,屹立在渤海之滨,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城墙雄伟,关隘险要。古老的城楼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承载着岁月的沧桑。站在山海关上,远眺大海,波涛汹涌,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与壮阔。长城一路向西,穿越山川河流。
山海关,又叫榆关、渝关,位于秦皇岛市东部,从燕山山脉的末节一直延伸到渤海湾的大海。山海关的历史比嘉峪关还短,因为它比嘉峪关还晚建了九年,山海关同样是一座防御性的关楼建筑,位于明长城东端与大海交汇的位置,和西部的嘉峪关遥相呼应。
山海关(1997年8月4日)一早出发,游老龙头、姜女庙和山海关。这些地方,闻名已久。只是天太热,加上有了摄像机,不拍摄对不起它也对不起同伙,自然成了累赘,游程竟像赶任务。尤其是到“老龙头”。明长城东部入海处的这一段“入海石城”,得此名,是因为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
絮絮叨叨的雪,像人们絮絮叨叨的诉说——乌鞘岭是河西走廊东端的天然关隘,“汉霍去病率军出陇西,击匈奴,收河西,把河西纳入西汉版图,修筑令居以西长城,经庄浪河谷跨越乌鞘岭”,“明朝廷再次在这里修筑新长城,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蜿蜒西去”…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于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每一块砖石都载满岁月的印记40年前河北秦皇岛一位小伙和同伴从山海关出发历时508天、徒步7400多公里一路迎难而上……从山海关抵达嘉峪关在长城上留下了人类第一行完整的足迹他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人他就是被誉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叫渝关,又名临闾关,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这里地势极为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在此建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海关老龙头。
将红色资源融入盐场堡长城保护利用守护的不仅是长城,还有一种精神【长城名片】盐场堡长城盐场堡长城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镇,是明长城陕西段的最西端。这段长城因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此驻防打盐而知名,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与红色革命遗址的交汇点。7月28日,陕西定边县盐场堡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2万多千米,现能看到的主要是明长城,修建有多个关隘,各关隘都是军事、交通的咽喉要道,是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其中,长城十三关如下。
我和我的湘西叶文智在2022年湘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9年,我与湖南旅游一路走来。在张家界,我用创意擦亮了生长万年的定海神针;拿银燕叩开了沉寂千年的天门;“哈利路亚”音乐厅,那座会呼吸的建筑诠释了我们对山水的敬畏;“后天”的雕塑表达了我们对环境的尊重。
站在燕山一带的长城上向南俯瞰平原,更显长城之险要。经常有人问我:“山那么高,你们真能走吗?怎么走的?”我回答:“古人能把长城修上去,我们怎么就不能走上去呢?”2024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展40周年,也是我们徒步考察长城40周年。
长城保护日志里,一定记载着40年前的这一天——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首都单位,共同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启社会集资修复长城的先例。一声召唤,应者如云,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保护长城、修复长城的热潮由此掀起。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9日,蔚来汽车宣布已成功建成2400座换电站,用户累计换电超过4100万次。此外,蔚来长城加电风景线贯通,东起辽宁丹东,西至甘肃玉门,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全程5199公里布局88座充换电站,平均每59公里就有一座。
1984年,时年27岁的董耀会与同伴用了508天,徒步7400公里,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之旅。因为这次徒步旅行,董耀会与长城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旅途结束后,他和同伴将这次徒步考察的结果写成《明长城考实》,并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学习。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万全右卫城今年7月正式开街。沉浸式实景演出《大道回响》在右卫城上演。游客如织。万全之策与卫城城墙。万全右卫城。万全区旧堡戏装制作技艺展示。实景演出《大明1625》。杨学东供图万全右卫城夜景。游客在游览。汉服馆。行进式表演贯穿主街。
北京日报客户端从张北野狐岭出发向西而行,就进入了草原天路西线。与以自然风光为主的东线、中线相比,在坝头“陪伴”在天路旁的明长城,是西线上最独特的景致。它与位于坝底的万全右卫城,共同组成了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宣府镇最为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