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在争夺中、近东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的沙俄,立即采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策略,一面令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机扩大武装占领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一面派遣侍从将军普提雅廷出使中国,执行特殊的外交使命。
今日讲述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年天津城里发生的大事——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让咱们这些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朋友们,也能一清二楚地了解那段历史。
1、《南京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签订背景:19 世纪前期,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开展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于 1840 年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被迫于 1842 年 8 月 29 日签订《南京条约》。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对晚清来说,既有功劳,但也做了不少坏事,功过都有。“功”,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不说了,今天主要说“过”。李鸿章是中堂大人,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所以大家称他为李中堂。“过”也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谈李鸿章一生中签过哪些条约?
还记得那个让中华儿女泪流满面的时刻吗?1842年,英国军舰的炮火撕碎了大清帝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硝烟散去后,一场更为隐秘、影响更为深远的外交博弈悄然展开,它的结果,直接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轨迹。没错,我说的就是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