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依法重拳打击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情况,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国忠在发布会上表示,包括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在内的网络安全,事关每一个上网群众的总体安全,必须共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AI换脸”诈骗,是利用“AI换脸”“AI拟声”等仿真技术冒充他人的声音和相貌行骗。这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之下的一种新型诈骗方式。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AI时代眼见也不一定是真相!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拟声”技术实施诈骗已然成为一种新型骗局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小伙伴们一定要谨慎,提高警惕!什么是“AI诈骗”?
最近ChatGPT引爆AI风潮刷新了人们对AI的认知AI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从声音、图像到视频只要你一不小心就会“入套”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对AI换脸技术的认识与识骗防骗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近日,东城公安分局组织民
近日,有群众报警称收到匿名信件,被人PS“艳照”“不雅视频”敲诈勒索。其实这是犯罪分子的一种新型诈骗套路!请市民朋友务必提高警惕!所幸到目前尚没有人受骗,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此类诈骗套路解析第一步: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搜集不特定人员的视频、照片以及相关信息。
AI诈骗无孔不入,个人信息保护成关键“防线”。预防个人信息泄露要牢记:①陌生WiFi 不要连;②钓鱼链接 不要点;③不明二维码 不要扫;④个人信息 不要晒;⑤人脸、声纹等个人生物信息,谨慎录。提醒:眼见≠为实遭遇诈骗果断报警更多网络反诈知识,戳。
“AI换脸拟声”、“共享屏幕”、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近年来,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频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如今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近期频发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有“共享屏幕”类诈骗、“AI换脸拟声”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等。不法分子通过诱导个人投资、转账汇款,从而实现诈骗目的。□个人要警惕诈骗短信和钓鱼网站,审慎稳妥使用自身面部、指纹以及密码等重要信息。
近年来,多个行业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银行智能机器人、虚拟主持人等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越来越多便捷、智能的服务。然而,也有不法分子通过“AI拟声”“AI换脸”,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作虚假图像和音视频,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诱骗受害者转账等犯罪行为。
来源:【中安在线】AI诈骗又现。近日,浙江宁波的潘女士接到了一个冒充其孙子的电话,对方称在学校将同学碰倒,致使同学摔下楼梯受伤,需赔偿医疗费7万元,并以“学校老师答应帮忙私下处理此事,否则将被学校处分”为由,让其保密。
只需要拍下一张照片,就能提取你的面部特征,然后“换脸”进行诈骗……9月11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邮电大学海淀校区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科技企业走进校园向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科普宣传,现场演示高科技诈骗手段。“只需要拍下照片,就能立马换脸。
近日,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4月20日中午,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