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首先要识别其形状并认识到野生河鲀鱼中毒的严重性,每年春季2-5月为河鲀鱼的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如加工烹调方法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一般10分钟-3小时。如何预防食用这类食物中毒?
本报讯 (记者 陈莼)根据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经专家会商评估,预计今年4月,我市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重点预防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重点预防伤害:虫媒伤害。
今年3月份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已接连报告2起因食用河豚而引起的食源性聚集疫情有3人中毒到医院就诊其中重症2例目前症状较重的患者经ICU全力救治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名重症患者均摄入河豚内脏在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样本中检测出河豚毒素0.
来源:【深圳侨报】进入秋冬季,河豚鲜美,吃货们都跃跃欲试。但每年都有人因为误食河豚而中毒,关于河豚毒素需要了解哪些?河豚毒素是一种在河豚中发现的毒素,主要分布在河豚的内脏、血液、表皮等。另外,在蓝环章鱼、织纹螺等软体动物体内也发现存在河豚毒素。
近日,江苏常州一对夫妻食用自制河豚双双中毒,其中一人一度心跳呼吸骤停。野生河豚的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部位都有毒!且内脏和卵巢毒性最强,0.5毫克河豚毒素可致死 不仅如此,河豚毒素耐高温无解药 100℃加热4小时仍有毒性,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千万别拿生命尝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三月恰逢仲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冷空气不时地侵袭,给穿衣带来了很多困恼,不能及时增添衣物很容易让身体抵抗力处于低位,给各类疾病攻击留出了弱点。
来源:【厦门日报】四月春雨连绵,气温起伏不仅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同时肠道传染病也逐渐进入发病高峰厦门疾控提醒:根据我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经专家会商评估预计2023年4月份厦门市民需注意以下几种疾病需特别关注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河豚有毒几乎是尽人皆知但其鲜美总引得不少吃货们不惜铤而走险,只求一口鲜前段时间就有一对夫妻因食用河豚中毒其中一人病情凶险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夫妻自制河豚双双中毒一度心跳呼吸骤停3月6日,江苏常州的潘女士夫妇与朋友聚餐,食用了自制的河豚料理。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河豚有毒几乎是尽人皆知但其鲜美总引得不少吃货不惜铤而走险,只求一口鲜前段时间就有一对夫妻因食用河豚中毒其中一人病情凶险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夫妻自制河豚料理双双中毒一度心跳呼吸骤停3月6日,江苏常州的潘女士夫妇与朋友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