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在淄博八大局,记者采访到一位传统印章工匠,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触觉,将每一笔每一刀刻画得精准而传神。用他的话来讲,虽然自己的技艺并非顶尖,可对待每一个作品都会“以手代心”,来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个性。
3月25日,伴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记者一行来到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园,园区最南侧的一排平房里,刘欣正在制坯。经过摔打、擀平、切割、拼接等一系列操作,一根长30厘米、5厘米见方的印坯呈现在大家眼前。这是他新作品《鲁班锁·陶瓷印》中的构件。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 它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它是指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篆刻艺术,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本视频展示的是“不负韶华”的篆刻技艺。
奉贤区博物馆年度大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将于5月26日正式开幕,系列活动已提前上演。为了让观众近距离了解甲骨文,奉贤区博物馆近日与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合作推出“甲骨文篆刻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们拿起刻刀,亲手制作出人生第一枚木质印章,感受古老文字的魅力。
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6日发表题为《印章制作者让古老的中国艺术得以传承》的报道,内容编译如下:文华里是位于上环(香港最古老街区之一)的一条小巷。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条小巷——俗称“图章街”——一直是篆刻匠人的家园。
“传国玺,承德韵,三千年都是废立事,倒是今古文人墨客,闲来把玩,白与黑,方寸之间,便是天地之间。”这段话描述的便是印章,又名“图章”,是一种刻上文字或图样的凭证信物,发展历史悠久,虽不属“文房四宝”之列,但却是每间文房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贺兰石篆刻是一门选用宁夏特产贺兰石制作成印章,将书法、章法和刀法三种技法融汇于雕刻的传统手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何立宁的篆刻工作室“镇北印社”坐落于镇北堡西部影城,店铺不大,柜台上布满各类印章式样。
记者 陈丹 易雪 通讯员 张建伟 韩歌小小印章,在曲阜林前社区做出大名堂。受儒学浸染,林前社区的村民们普遍从事木雕、篆刻、汉服等,尤以篆刻技艺最为出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篆刻印章。近年来,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印章生意越来越火,孔府印阁每天生产印章1.2万—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中国印章篆刻历史悠久,印章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诚信的体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18日下午,研学体验团在曲阜颜府体验了传统篆刻技艺,以刀为笔,雕刻出一枚枚专属印章,印刻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秦汉印从材质上分,有玉石类、金属类、琥珀类、骨牙类、滑石类、陶类、木类。当然,不同形制、不同材质的印章在秦汉时期都是有不同用途的,本文对于秦汉印的配置、使用制度不再赘述,重点说一下秦汉印中青铜及金银印的凿刻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