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寒症是指身体当中阴比较多,阳气不足,温煦的能力下降,是阴盛阳衰的表现,出现手脚冰凉、皮肤发凉、怕冷,不喜欢吃凉的东西,喜欢待在温暖的地方,病人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者就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出现这样的一系列症状的时候,中医就会诊断这个人得了寒症。
寒属阴,最容易伤到阳气,而三伏天是我们补阳散寒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来补阳散寒,调理身体,而中医上有句话叫肝寒伤筋,肾寒伤精,心寒伤血,接下来我就详细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症状,如果说你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呢,建议及时调理!
这种情况多见肝经凝滞所致,中医讲,肝主疏泄,可以疏通、调畅人全身的气机,如果你肝气不舒了,就会造成肝气郁结,这时寒邪再侵袭身体,凝结经络气机,就会导致肝经凝滞,平时这类人会出现胸口处胀痛、头痛、两胁肋痛、腹痛等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参考个十香丸来散寒止痛,疏肝行气。
为什么说,肝寒多痛,心寒多斑,脾寒多痰,肾寒多尿。如果是出现了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李医生就给大家说一下,这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们来说肝寒多痛这里说的疼痛,多是筋骨、关节的疼痛,一遇的寒冷的天气就加重,平常可能还会觉得手脚麻木、抽筋等等情况。
肝寒多痛,肾寒多尿,心寒多斑,肺寒多咳,脾胃虚寒多痰饮,五脏有寒,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万病由寒起,天气越来越冷,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导致我们身体的阳气虚弱,不能温暖我们的身体,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注意养护我们身体的阳气,驱散我们身体的寒邪了,今天刘医生就分享给你5个中成药,温阳散寒。
这其实很好理解,天气一热,首先你是不是就得开空调啊?那如果你是经常感觉肚子里面又凉又疼的,总是隐隐约约的不舒服,吃东西还总是不消化,吃点凉东西难受的更厉害,甚至是拉肚子,总觉得身上没劲儿,不想动,大便总是不成形,那你多属于是脾胃有寒了,这种人呢,可以参考个附子理中丸。
天气越来越温暖了,但有些朋友的脚,还是没有温暖起来,晚上用热水泡过脚之后,过一会,脚就又凉了。第一个,右归丸,适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脚凉,如果你在脚凉的同时,还觉得腰酸,腰上没劲,走路时间长了,还会腿脚发软,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只想在温暖的地方待着,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肾阳不足了,我们可以参考右归丸来温阳散寒。
肾为一身之本,主藏精,精又化阳,阳气则可以温煦我们全身,当寒邪侵袭身体的时候体内的阳气就容易受损,出现不足,这时肾精就失去固涩的能力,那精关失守了,精气是不是就会一点点流失了,所以说当肾有寒就容易精衰,通常这类人会表现为腰膝酸冷,欲望低下,免疫力差,怕风怕冷,四肢冰凉等问题,甚至有的人还会出现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这是由于肾主骨,当寒邪侵袭骨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阳气去抵御,所以关节才会出现问题,那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桂附地黄丸来改善。
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我们在调养身体的时候,也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一个,阳气不足的体质,这种体质的人,除了身上容易感受外面的寒气,自己的身体也会生寒气,就是我们说的虚寒体质,比如有的人,明明穿了很多衣服,盖了很厚的被子,还是比别人怕冷,手脚冰凉,到了后半夜都暖不热,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桂附地黄丸,来温阳散寒。
肝主一身筋脉,当寒气袭肝,肝血凝滞不前,无法滋养筋脉时,筋脉就也容易被外界风湿邪气所侵袭,这时就容易出现一些手脚抽筋,活动受限的情况,甚至男性朋友可能还会伴随着小腹胀满窜痛,阴囊坠痛等情况,因为宗筋也是筋,肝经巡行是环绕阴器的,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疏肝散寒,行气止痛,可以参考茴香橘核丸。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阳气就是人体的太阳,如果阳气不足,不能温煦五脏六腑,那我们脏腑,肌肉骨缝就会被风寒湿侵袭,出现各种寒痰瘀毒,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怕冷,手脚发凉,关节肌肉疼痛,以及各种胃炎,肺炎,关节炎,甚至寒痰瘀毒凝结出现各种结节,囊肿和肌瘤,因此今天就给大家分享6个中成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温阳散寒,除湿化痰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