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年化橘红落户化州,1381年,明朝永乐年间平定广福寺前所产化橘红被钦定为朝廷贡品。1616年,《高州府志》:“化州橘红唯化州独有”。自此化橘红定名。1985年被《中国药典》一部正式收载。2000年时,整个化州地区一共只有几十棵化橘红果树,几近毁灭。
小编的家乡在广东省化州市,粤西茂名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化州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大程度得益于李彩娇(《外来媳妇本地郎》一角色)的宣传,但与其说是宣传,不如说是抹黑吧,她那在电视剧中蹩脚的化州话简直是对正宗化州话的恶意扭曲。以至这几年来刚认识的朋友都会来一句:“化州的?
化橘红又名化皮、化州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每年7~8月摘取未成熟的果实,投入沸水中,即刻捞出,将果皮剥下,除去中果皮,割成5~7瓣,晒干或烘干,再用水润透,对折,以木板压平,焙干即可入药,为“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享有“南方人参”的盛誉。
近年来药食同源产品在食品界以较为亲善的姿态出现,能够大幅度提升民众接受度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所以我们暂且放下其药材的身份,谈谈其作为食品一些特点和属性,有助于消费者快速、准确、有效获取相关信息,了解产品。
2月1日上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薇薇做客南方报业直播间,接受南方农村报、南方+专访,畅谈化橘红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为广药、南药的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献策。作为化橘红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苏薇薇对百亿化橘红产业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