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立波在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上将中,陈奇涵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军事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奇涵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可谓叱咤风云,功勋卓著,毛泽东曾称誉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1955年在申报军衔表上,陈奇涵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将”二字。但中央军委却认为,陈奇涵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授予中将军衔不合情理。那么陈奇涵最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他不是什么代表‘老机老右’,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啊!”这是毛主席在九大上对陈奇涵做出的评价。红军时代,陈奇涵是朱毛麾下的一员战将、爱将。1927年春,出身黄埔的陈奇涵拒绝蒋介石邀请,前往南昌,入朱德创办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担任了参谋长、中共支部书记。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工作期间,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聆听过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恽代英等的政治专题报告,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和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了为民众谋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