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6期,原文标题《最后的穿山甲》,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一场有关穿山甲是否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讨论,又将穿山甲推向了公众视野。这种只能将自己蜷缩起来、毫无攻击性的哺乳动物,因为所谓的药用价值以及“野味”的标签,成为全球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动物。
近日,乐昌市廊田镇村民在省道247线公路上救护了一只重2.39公斤、长约68厘米的雄性亚成体中华穿山甲。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这是乐昌市今年首次发现中华穿山甲。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属,为现存唯一长鳞片、没牙齿的哺乳动物。
中华穿山甲的利爪清晰可辨。(受访者供图)感觉到危险时,中华穿山甲就把身体蜷曲成一团。(受访者供图)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近日,福建植物调查团队林汉鹏、罗萧及两栖爬行类动物爱好者陈宜都一行,在闽侯县开展动物资源调查时,于旗山一带偶遇一只中华穿山甲。
重大发现,中国云南省首次拍到野生马来穿山甲,终于破解了17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悬案。过去了数百万年里,有一种动物身披坚硬的鳞片铠甲,一旦遇到危险,就会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连狮子、老虎等顶级掠食者都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堪称是动物界顶级防御的存在。
南都讯 2024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活动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3月1日,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来临之际,广东省林业局联合河源市人民政府在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2024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以下简称“罗湖管理局”)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整理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意外拍到一只野生中华穿山甲。这是时隔30多年首次在罗湖辖区记录到这一珍稀物种,反映了罗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董丝雨)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彦10日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的持续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华彦说,目前在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10省份均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
穿山甲 视觉中国 资料图在我国,含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穿山甲、红豆杉及冬虫夏草等珍稀药用动植物的中成药品种超千种,是中华民族中医药瑰宝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禁止犀角、虎骨、穿山甲等濒危动物入药,并明确提出“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胡璐)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彦10日告诉记者,近年来的持续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华彦说,目前在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10个省份均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
生物是维持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生物种群扩大了,生物种类提升了,那么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也具有突出性的作用。所以,我国也是加大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希望大家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这样生物种群才可能出现增长的情况。不过,很多生物曾经在没有被保护的情况之下,数量减少很多。
近年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频频现身浙江各地,为穿山甲保护事业带来新希望。 9月6日,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保护中心和龙泉市林业局共同放归一只中华穿山甲。这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不到一年时间内放归的第二只中华穿山甲,受到众人关注。
近日,中国科研人员宣布发现第9种穿山甲。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团队和香港张华荣博士团队,在缴获的非法贸易穿山甲鳞片上,发现了新的线粒体基因,从而证实有一种新的穿山甲存在。图片来源:网络但是,现在的数个媒体报道,都没有说清楚一件事:这种穿山甲究竟有多惨。惨到你根本无法想象。惨在哪?
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因非法捕猎、栖息地缩减等数量锐减,属极度濒危物种。经过一年跟踪监测,科考人员在浙江金华发现32个中华穿山甲洞穴,不少洞穴相互连通,俨然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生活小区”;发现并确定中华穿山甲20余只,有老、中、亚成年三代同时出现,非常罕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2日),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的日子。前段时间,海南长臂猿监测人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拍摄到了一只去年出生的海南长臂猿,这也是这里的第37只海南长臂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