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总是让人心跳加速,特别是当它涉及到我们的工作和收入时,那种期待与不安彷佛充填了整个空气。新政策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阐述了对于劳务派遣用工相关争议问题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流程,为这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改革提供了砥柱。
湖南日报10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通讯员 曹婕妤 胡媛媛)近日,省人社厅下发通知,自10月1日起,进一步规范我省劳务派遣用工(含实际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的业务承揽、外包服务等,下同)参加工伤保险的业务经办,切实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安全和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称劳务派遣职工)合法权
最近几年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争论不少,国家先后于2021年和2023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劳务派遣新的政策。2021年劳务派遣新政策是:1、劳务派遣人员因工作需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2、劳务派遣公司应与劳务派遣人员应该订立超过两年以上的书面劳动合同。
但是,今年财政部明确表示,不得使用劳务派遣。难道劳务派遣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在今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中,财政部明确指出:购买主体不得借政府购买服务名义变相用工,不得将人员招、聘用,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当提到劳务派遣,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然而,劳务派遣其实在各种行业里已经普遍存在。然而,今年财政部清晰地表示,劳务派遣不能被使用。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呢?岂非劳务派遣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财政部声明:政府采购禁止劳务派遣形式。
体制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编外人员,早些年政府用人制度不规范,八九十年的时候编外人员普遍与体制内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到了本世纪初,体制内用人制度开始规范,在当时的通俗理解就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与企业这类普通劳动单位不同,由于其自身具有特殊的公益性质,所以不属于劳动主体,故而无法作为劳动主体签订劳动合同。